本網訊 攜筆從戎保家衛國,入伍參軍無上榮光,鄉村青年責無旁貸,獻身國防不負韶華。在貴州省從江縣西山鎮拱孖村,因青年積極響應號召應征入伍保家衛國,且在部隊服役轉為士官和干部的人員眾多,被人們稱之為“士官村”。目前,全村242戶1083人,就有退役軍人15人(其中義務兵4人、下士4人、中士2人、上士3人、四級軍士長1人、連職干部1人) ,退役軍人中的士官以上占73.3%;有現役軍人5人(其中義務兵有1人、下士1人、中士1人、上士1人、干部學員1人),士官以上占80%。
西山鎮拱孖村位于從江縣西山鎮南面,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縣城26公里,是少數民族壯族集居之村。該村有著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全村青年參軍報國的激情高漲,群眾自發擁軍的自覺行動不僅持之以恒,也成為了該村的雙擁工作特色。“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在拱孖村青年人心中根深蒂固,“應征入伍·報效祖國”成為青年們的遠大志向。該村連續兩屆被從江縣委、縣政府、縣人武部表彰為“雙擁模范村”。
“我叔叔潘德賢是一名退伍軍人,他當了5年兵后安置在政府工作。我從小受到叔叔的影響,高中畢業后就放棄讀大學,實現了夢寐以求的軍旅生活,在部隊服役了12年。現在我弟弟也還在部隊服役,他現在是個中士。我們一家兩代三人當兵,不僅得到黨委政府重視和關愛,全村人民對軍人軍屬也特別尊重和關照,所以村里的青年都有著從軍夢,我們倍感光榮和自豪,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勵弟弟在部隊安心服役、積極進取,繼續為國防和部隊建設作貢獻。”退役軍人潘本良說。
該村每年在重大節日、農忙季節期間,村里的群眾就自發組織為軍屬和退役軍人義務插秧、收谷、砍柴、挑水等日常農活事務,以切實有效的行動關愛軍人、服務軍屬。堅持不懈開展敲鑼打鼓歡送新兵入伍和迎接退伍老兵回村活動,并利用全村過壯年和其他重大節日、回村人數最多、最熱鬧的歡聚日子,年輕人身作盛裝,分工協作、載歌載舞開展慰問和送“喜報”活動,為軍屬帶去慰問品與祝福,增強了軍人的榮譽感和歸屬感,營造了尊崇軍人的良好環境。積極宣傳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先進事跡,并在學校開展紅色教育,激勵更多的有志青年到部隊鍛煉,以實際行動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拱孖村雖然沒有出現一個“大人物”,也比不上經濟條件較好、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鄉村有名,但從小培養孩子樹立“從軍夢”,傳承擁軍優屬光榮傳統,激勵現役軍人建功立業,成為大山深處雙擁工作的一顆“璀璨明珠”。(魯暢、陸華超、劉明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