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天色灰灰,江水空濛,雨點淅淅,古榕簌簌。筆者乘著一葉輕舟,伴隨著蠶農的天籟侗族之歌,踏進了丙妹鎮小融村種桑養蠶產業點。
在從江縣丙妹鎮小融村養蠶區的蠶房內,熟蠶已停止蠶食,蠶身肥碩飽滿,正趴在桑葉上,頭部左右擺動。在蠶房的另一頭,蠶農正井然有序地將熟蠶均勻撒到3至4塊水平重疊放好的方格簇上,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如果不是種桑養蠶,我老人家在家恐怕閑著沒事做,現在種桑養蠶得增收又充實生活,忙活幾批下來,可以夠家里一年的日常開銷了。”小融村種桑養蠶戶潘老列說。
種桑養蠶投入少、見效快、收益高,對于田地較少的群眾而言,是十分理想并能直接增收收益的產業,也是發展農村經濟、脫貧致富的產業。2020年3月,丙妹鎮黨委政府經過帶領群眾實地考察、交流學習等方式,激發群眾產業發展意愿,調動群眾發展積極性,發動在家剩余勞動力參與產業發展,根據地理條件和優勢,合理規劃了小融村種桑養蠶產業點,項目覆蓋建檔立卡農戶5戶25人。
“我是村里第一個響應種桑養蠶號召的,今年通過養蠶掙了1萬2千多元,現在這批已經是第五批了。蠶吐絲的那段日子很忙碌,但我老人家打發了時間還能掙錢,收入好累點也值得,養蠶有了奔頭,真的太好了。”小融村養蠶戶賈老興激動地說。
據悉,2021年以來,小融村種植桑葉59畝,已收4批蠶繭,每批戶均增收3000元。種桑養蠶是一項短平快的增收項目,合理利用了剩余土地產效益,促進了剩余在家勞動力再就業,實現了群眾靠雙手奮斗增收的產業目標,堅定了群眾發展致富的信心和底氣,都柳江畔美麗侗寨的“致富繭”即將應運而生。(賀欣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