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白午街道始終圍繞“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安全生產原則,扎實推進“一中心、一張網、六舉措”工作措施,筑牢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消防安全防火墻,為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一中心”,強化統籌調度指揮體系。組建由社區負責同志擔任主任的大綜治大安全服務中心,把清泉社區的應急管理和社區治理職能職責有機整合,優化重組專職消防隊、綜治管理隊和網格服務隊的人員配置,充分運用綜治系統、社區監控系統、智慧消防系統和社區四個微型消防站等資源相融合,構建一體化綜治服務和應急管理前沿指揮體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社區治理、應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編制“一張網”,優化管理服務工作機制。將安置點劃分為14個網格進行全盤管理,每個網格設1名網格長由居委成員擔任,網格員由聯戶長、樓棟長及公益性崗位等人員擔任,形成一張網管理模式,常態化開展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化解、安全常識普及、消防安全巡檢、整改隱患等工作;同時,依托社區微信群、QQ管理群等信息化平臺,推行社區“指尖上的治理”,打造“人人都是網格員、人人爭當網格員”的全民參與自治新格局,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強化“六舉措”,守牢社區安全生產底線。一是責任落實“嚴”。建立移民安置點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街道+社區+居委(物業)+業主”的責任要求,層層簽訂責任書,全面落實各級主體責任,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社區消防安全防控體系。今年以來,簽訂家庭消防安全責任書2200余份,社區下達給物業公司整改通知書6份,社區曝光25 戶次,提醒警告15戶次 。二是宣傳教育“廣”。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制定防火公約等讓群眾“看得見”;播放消防安全視頻、播放苗侗漢消防音頻、召開壩壩會讓群眾“聽得到”;開展敲門行動、特殊人員走訪宣傳、重點節日聚集宣傳等讓群眾“記得住”,推進消防安全家喻戶曉、入腦入心。今年以來,懸掛宣傳標語、公益廣告300余幅,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入戶宣傳3000余人次,走訪特殊人員130人次。三是培訓演練“勤”。社區通過組織專職消防隊、物業公司和群眾持續開展各類消防安全大培訓、大演練,有效提升專職消防隊、社區義務消防隊和搬遷群眾的應急處置能力和防護自救能力。今年以來,共開展消防安全培訓10次,應急演練8場,消防技能訓練49次。四是隱患排查“細”。始終堅持“排查全覆蓋、整治零容忍”的原則,查深查細,建立臺賬,實行隱患排查整治“一竿子到底”。今年以來,共出動隱患排查600余組次,入戶檢查2800余戶次,排查小型經營性場所21家次,發現問題98個,下達整改通知書60余份。五是整改治理“實”。按照“發現問題立即糾正、發現隱患立即整改、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立即查處和打擊”的原則,羅列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到人,倒排整改工期,全力做好安全隱患整改工作。今年以來,排查發現的問題隱患98處已全部完成整改。六是應急處突“快”。響應快:一旦接到火警,第一時間報告社區并撥打119報警電話,立即啟動火災應急預案,四個微型消防站同時聯動快速響應;出動快:應急隊伍及專職消防隊駐點距移民區600米,3分鐘之內可趕到火災現場;處置快:應急隊伍以“快”為目標強化各項技能訓練演練,一旦發生火情即以最快的速度撲救,達到補早、補小、補滅之目標。(張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