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黔東南州以保強醫、興醫固本,充分發揮醫保杠桿作用,做到“三個回歸理性”切實提升“三個有利于”( 即有利于醫保基金安全高效運行、有利于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參保人得實惠)。以實現“醫保、醫療、參保人”三方共贏局面目標,全力構建“醫保、醫療”之間互動、協同、共享發展格局,打通醫保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動我州醫保、醫療高質量發展。
一、以創新監管模式為突破口,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促使醫保監管“回歸理性”,有利于醫保基金安全高效運行。
一是強化“事前預警”,著力健全監測體系。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原則,制定《黔東南州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基金運行績效監測評估實施意見(試行)》、《黔東南州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基金運行績效監測評估辦法》,科學合理確定“基金使用率、住院率、住院次均費用、病案抽查率、現場巡查、專項檢查、基金撥付、執行力”等8個績效重點監測指標,建立醫療保障基金績效監測評價體系,確保醫保基金高效安全運行。
二是強化“事中監控”,著力動態監管評估。通過智能審核、病案抽查、現場巡查、專項檢查等方式,有效控制降低入院標準、小病大治、無指征診療和過度醫療等違規行為,有效制止了將參保門診輸液病人轉為住院病人的違規行為。找準基金防控風險點,堵塞漏洞,把“無效基金收回,轉化為有效基金”,確保醫保基金高效安全運行。
三是強化“事后結果”,著力保障基金安全。聚焦臨床需要、合理診治、適宜技術,完善醫療保障目錄、協議、結算管理,實施更有效醫療保障支付政策,保障參保人員權益,增強醫療保障對醫藥服務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織密扎牢醫療保障基金監管的制度籠子,實施“智能監控+大數據篩查+研判分析+現場核查”機制,采取“月監測、月通報、季評估”績效評估方式,對發現的問題及存在的風險要及時介入管控,把監管工作前移,強化“事前、事中”監管,以高壓的態勢查處違規行為,確保醫保基金高效安全運行。
二、以加強學科建設為目標,守住底線、精準施策,促使醫院“回歸理性”, 有利于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是充分認識醫保與醫院間的內在關系。醫保與醫院工作息息相關,醫保政策的落地落實離不開醫院,醫院不僅是醫療服務的載體,更是醫保政策紅利釋放的重要載體。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醫保基金支付結構從以藥物、耗材等為主要補償途徑向重技術、重服務調整,促使醫院在保質保量完成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不斷優化與深化各項管理和醫療服務內容,強化醫療技術創新和我監管能力,確保有利于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是精準施策,強化學科建設。把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無效醫療產生的不合理費用,擠出“水分”,把“無效”基金收回用于支持“創新技術項目”,著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基金使用效率,促使醫院由規模化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化、精準化發展,做實大專業、做強亞專業、做精個體疾病的精準醫療,讓外流病人明顯“回流”,降低群眾就醫負擔,確保有利于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三、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抓手,保障醫保基金使用“回歸理性”,有利于參保人得實惠。
一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抓手。根據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基金預算管理和風險預警”等要求,我州制定出臺了《黔東南州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年度預算控制辦法》,堅持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實行基金預算總額控制和績效引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基金使用效率。對年度內基本醫保基金支出超預算的,實行風險共擔,以倒逼醫療機構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確保有利于參保人得實惠。
二是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強基金監管。擠出醫院不合理費用“水分”,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根據疾病治療需要,在堅持做到因病施治、因人施治、科學診療的基礎上,在充分告知的情況下,適時使用臨床適宜、安全、精準、優效的特需醫療服務技術,讓患者能夠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確保有利于參保人得實惠。(洪再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