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黔東南州醫保局在“確保高質量 打好收官戰”醫保脫貧攻堅戰中,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不斷持續高質量鞏固拓展醫保脫貧攻堅成果,以最嚴格最深入最細致的工作,確保醫保脫貧攻堅高質量圓滿收官,乘勢而上寫好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這篇文章。
(一)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一是切實履行醫保扶貧主體責任,堅持一把手負總責,“一把手”既當好“指揮長”、又當好“排頭兵”,成立了醫保脫貧攻堅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學習中央、省、州關于醫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銜接等的各項決策部署,研究持續鞏固拓展醫保脫貧攻堅工作,協調推進和督促指導醫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協調各相關科室(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工作等。二是與各縣(市)醫保局簽訂了2020年脫貧攻堅醫保扶貧工作的總攻責任狀,為切實抓好持續鞏固醫保脫貧攻堅成果,分別與局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干部職工簽訂責任書,做到層層有責任、級級抓落實,個個有任務、人人有壓力。三是黔東南州醫保局制定醫保脫貧攻堅分片包保責任制,在局黨組領導下,由局領導班子成員牽頭分片包保負責全州16縣(市)醫保脫貧攻堅工作,共分成4個督導專班,明確每位局領導班子成員為組長,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組成督導專班,分別包保負責4個縣,通過實行醫保脫貧攻堅分片包保責任制,強化部門責任和督導責任,形成權責明確,協調有效的醫保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和工作體系。確保在新形勢下把部門責任牢牢扛在肩上。2020年,召開醫保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 9 次,開展掛牌督戰11次。
(二)落實摘帽不摘政策。印發《黔東南州醫療保障扶貧行動實施方案》、《黔東南州關于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醫療保障后續工作的實施方案》、《黔東南州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方案》、《黔東南州醫保脫貧攻堅“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實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點將掛牌督戰、查缺補漏、“沖刺90天總攻戰”、“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等重點醫保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全部納入到縣、鄉、村三級脫貧攻堅指揮部(所)來與縣、鄉、村整體脫貧攻堅工作,同安排、同調度、同檢查、同落實,發現存在問題及時指導整改落實到位,確保在新形勢下醫保扶貧政策持續穩定實施。確保全州當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高質量完成動態參保“應保盡保”、高質量完成參保資助“應資盡資”、高質量實現“三重保障”待遇保障政策全覆蓋、高質量實現州域內出院“一單清”、“一站式”即時結報等便民措施全覆蓋。2020年,全州130.20萬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參保資助兌現率100 % ,“一站式”結算人數23.68萬人次,醫療總費用11.54億元,報銷總金額9.21億元,其中:基本醫療報銷 7.31億元、大病保險報銷0.65億元,醫療救助1.25億元。
(三)落實摘帽不摘幫扶。一是高度重視幫扶村河口鄉韶靄村定點幫扶工作,多次召開黨組會議專題研究定點幫扶工作,制結對幫扶方案,由局主要領導同志牽頭抓,黨組成員具體抓落實,全局干部職工具體幫。幫扶以來,明確1名領導干部+3名干部組團幫扶1戶貧困戶,逐戶了解情況,摸清底數,分戶施策,充分發揮部門和行業優勢,盡其所能,為幫扶村和貧困群眾送溫暖。為智障貧困戶姜富召家中送去了衣柜、碗柜、電飯鍋、高壓鍋、餐具、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出資打造了節材灶;為殘疾癱瘓的貧困戶楊光富辦理慢病卡、殘疾證等;帶領全局20余名干部職工到韶靄村幫助農戶搶收水稻,參加搶收的成員分成3個組,分別為3戶農戶搶收水稻,深受當地群眾好評;通過集中宣講,現場咨詢解答、發放政策宣傳單等形式宣傳扶貧政策,邀請“三甲”醫院專家為村民進行義診,免費捐贈近3萬元藥品和物資。二是“盡銳出戰”選派精兵強將駐村幫扶,按照“彈糧充足”的要求提供有力保障抽派1名正科長級干部到河口鄉韶靄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駐村以來,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在做好幫扶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宣傳發動村民復工復產,切實做到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注重產業幫扶,協助村兩委推動魔芋種植合作社發展魔芋種植,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150畝;解決發展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困難,從緊張辦公經費中擠出2.5萬元資金支持韶靄村產業發展,幫扶對象能有固定的收入。確保在新形勢下駐村力量、幫扶投入、管理力度“三個不減”。2020年,局主要領導13次帶隊到河口鄉韶靄村開展幫扶工作,其它局班子成員分別到河口鄉韶靄村開展結對幫扶52人次,累計多達20余天。
(四)落實摘帽不摘監管。始終堅持把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充分發揮醫保杠桿作用,做到“三個回歸理性”切實提升“三個有利于”。以實現“醫保、醫療、參保人”三方共贏局面目標,全力構建“醫保、醫療”之間互動、協同、共享發展格局,打通醫保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動醫保、醫療高質量發展。一是以創新監管模式為突破口,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促使醫保監管“回歸理性”,有利于醫保基金高質量安全高效運行。強化“事前預警”科學合理確定“基金使用率、住院率、住院次均費用、病案抽查率、現場巡查、專項檢查、基金撥付、執行力”等八個績效重點監測指標,建立醫療保障基金績效監測評價體系。強化“事中監控”通過智能審核、病案抽查、現場巡查、專項檢查等方式,有效控制降低入院標準、小病大治、無指征診療和過度醫療等違規行為,有效制止了將參保門診輸液病人轉為住院病人的違規行為。找準基金防控風險點,堵塞漏洞,把“無效基金收回,轉化為有效基金”。強化“事后結果”實施“智能監控+大數據篩查+研判分析+現場核查”機制,采取“月監測、月通報、季評估”績效評估方式,對發現的問題及存在的風險要及時介入管控,把監管工作前移,強化“事前、事中”監管,以高壓的態勢查處違規行為,織密扎牢醫療保障基金監管的制度籠子,確保醫保基金高質量安全高效運行。二是以加強學科建設為目標,守住底線、精準施策,促使醫院“回歸理性”,有利于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把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無效醫療產生的不合理費用,擠出“水分”,把“無效”基金收回用于支持“創新技術項目”,著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基金使用效率,促使醫院由規模化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化、精準化發展,做實大專業、做強亞專業、做精個體疾病的精準醫療,讓外流病人明顯“回流”,降低群眾就醫負擔,確保有利于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三是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抓手,保障醫保基金使用“回歸理性”,有利于參保人高質量得實惠。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抓手。制定印發《黔東南州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年度預算控制辦法》,堅持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實行基金預算總額控制和績效引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基金使用效率。對年度內基本醫保基金支出超預算的,實行風險共擔,以倒逼醫療機構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根據疾病治療需要,在堅持做到因病施治、因人施治、科學診療基礎上,在充分告知情況下,適時使用臨床適宜、安全、精準、優效的特需醫療服務技術,讓患者能夠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確保有利于參保人高質量得實惠。確保在新形勢下持續做到對醫保基金高態勢、常態化、高質量監管。2020年,全州共對1568家定點醫藥機構開展現場檢查和專項檢查,暫停醫保服務協議醫療機構3家、定點零售藥店13家;解除醫保服務協議定點零售藥店3家。
(五)建立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長效機制。聯合扶貧、民政等部門開展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監測預警工作,進一步抓實因病致貧返貧防范風險,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由縣級醫保部門根據當地扶貧、民政部門動態數據,綜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患病情況、治療和費用負擔情況,建立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因病致貧返貧風險預警模型,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單次住院自付費用超過4000元的和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單次住院費用超過10000元的,實行動態監測預警,每周將預警人員名單及住院費用和醫保報銷等情況及時提供給扶貧、民政部門,進一步核實核準群眾負擔后,并對確需救助的困難群眾落實兜底幫扶等政策措施,有效防范困難群眾因病致貧返貧風險。根據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數據,經核實后符合醫保扶貧政策的予以兌現補足。2020年,兌現補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369人次,21.15萬元,并及時向扶貧、民政部門提供了七批因病致貧監測預警數據。
在脫貧過渡期內,黔東南州醫保局堅決做到“四個不摘”,保持戰略定力,持續高質量鞏固拓展醫保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醫保脫貧攻堅扶貧政策穩定實施,繼續扎實抓好醫療保障各項工作落實,高質量推進醫保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洪再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