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13日,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二大隊民警鄭剛休假回四川綿竹市老家探親,在成都市太古里廣場救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引起強烈反映,一時間,獲點贊評論無數,這場“教科書”式急救引發許多網友的關注,有人更是評價他是“最美救護員”。
黔東南州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長肖文斌第一時間要求宣傳科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對鄭剛同志救人事跡進行宣傳。宣傳科及時收集鄭剛救人事跡材料,向各級媒體推送。
救人現場。
鄭剛在工作。
記者采訪。
當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貴州“警民攜手同行”等微博及時面向社會發布。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博采用。
貴州廣播電視臺“百姓關注”記者第一時間對鄭剛救人故事進行深度采訪,講述黔東南交警在成都救人感人事跡。貴州警事、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黔東南公安、黔東南交警、黔東南信息港、掌上黔東南、黔東南新報、黔線視訊、心動930、凱里人論壇等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紛紛進行報道、轉載。同時,中國青年網、貴陽晚報、黔東南公安、黔東南交警、黔東南微臺等抖音號也進行同步發布。
貴州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發布及網友留言。
黔東南州紅十字會給予極大關注,主動聯系記者和支隊宣傳科對接,對鄭剛先進事跡進行采訪深挖,他們和支隊宣傳科聯合采寫的《這是段“教科式”的成功搶救!黔東南交警鄭剛在成都搶救昏迷男子獲網友點贊》一稿被中國紅十字會、貴州紅十會、人民網、新華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等微信公眾號和網站采用。黔東南州紅十字會還鄭剛先進事跡材料及時上報省紅十字會,推薦參加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舉行的“最美救護員”評選活動。
中國紅十字會微信公眾號采用。
人民網采用。
新華網采用。
支隊宣傳科組織宣傳民警和媒體記者深入高速二大隊對鄭剛進行采訪,積極協調有關新聞媒體和上級部門進行典型宣傳推廣;各家新聞媒體也紛紛采訪鄭剛,《貴州都市報》(2021年6月14)以題為《黔東南交警成都休假期間急救路人 危急時刻上演5分鐘“生死營救”》在頭版用半版圖片轉A06版進行重磅報道;《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21年6月22日)第四版刊發《鄭剛:回鄉探親路上的5分鐘“生死營救”》一稿;《法制生活報》(2021年6月23日)以題為《危急時刻上演5分鐘“生死營救”》進行報道;貴州電視臺“百姓關注”、黔東南電視臺等對鄭剛先進事跡進行報道。
《貴州都市報》采用。
《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采用。
《法制生活報》采用。
瞭望黔東南微信公眾號采用。
特別是直接輸入“黔東南交警鄭剛 成都救人”、“貴州交警 四川救人”、“ 貴州交警成都探親,偶遇有人昏倒!下一秒他展開教科書式急救”等標題或關鍵詞上百度或360搜素,搜狐、騰訊、網易、新浪、澎湃新聞、鳳凰新聞、人民資訊、一點資訊等幾十家網絡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對鄭剛感人事跡也進行了持續的關注和轉載。
幾十家網絡媒體、微博、微信、抖音進行關注和轉載。
6月22日,為了弘揚正能量,表彰鄭剛“見義勇為 挽救生命”的精神,貴州廣播電視臺“百姓關注”駐黔東南記者姚婷將《身邊正能量:為你點贊》的特別獎狀和1000元獎金,送到了鄭剛手中。(唐光新 張 靜 廖忠彥)
貴州廣播電視臺為鄭剛頒獎。
鄭剛:珍惜榮譽、努力工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