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幾年來,隨著貴州省黔東南州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機動車、駕駛人保有量迅猛增長,農村地區交管力量薄弱、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淡薄等固有矛盾進一步凸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隊積極探究適應新形勢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特點、新方法,創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成立農村片區交警中隊,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交警接警后迅速出警
“道路修到哪里,交警管到哪里”
黔東南州境內青山綠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一旦下雨,公路多有塌方、沉陷。由于境內山高、谷深、路窄、彎急、道路基礎耐性差,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后果就不堪設想。特別是近幾年來,農村群眾出行需求進一步增加,為了滿足農資、農產品等生產生活必需品運輸需要,三輪摩托車、面包車、農用車等數量激增,由于監控網絡覆蓋不全、監管力量不足等原因,部分機動車缺少定期的維護保養、未購買必要的保險,甚至長期不參加安全檢驗、不按規定報廢,因安全性差引發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這是一道擺在現實面前的難題。
2013年6月,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決定在全州16個縣市設立農村片區交警中隊,每個中隊設中隊長和指導員各一名,每100公里配備3名協勤,確保交警管理縣、鄉“全覆蓋”,實現“道路修到哪里,交警管到哪里”, 有效根治了農村長期交通“腸梗阻”的難題,以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為黔東南州“鄉村振興”助力護航。
農村交警上路查車
農村交警中隊主要工作職責是維護農村道路交通秩序,指揮、疏導交通;糾正、處罰交通違法行為;預防和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執行道路交通保衛任務;打擊車匪路霸;先期處置公路上發生的治安、刑事案(事)件;開展摩托車辦牌辦證等車管業務。
目前,全州建立起了64個農村片區交警中隊,共有60名民警和990余名輔警堅守在崗位上。
“農村交警中隊,作用大得很。”一談及農村交警中隊,從江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負責人第一句話就這么說。
從江縣交警大隊農村片區二中隊駐地在貫洞鎮,中隊入駐時,由于轄區的洛八路段是321國道至廈榕高速的必經之路,往返兩廣至云、貴、川間的車輛多,加上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在轄區建立后,工程車、人員增多,交通事故不斷增多。農村交警中隊進駐前,全縣60%事故發生率都發生在這里,中隊駐進后,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整治措施,轄區的事故發生率大大下降了。
農村片區交警中隊工作環境很艱苦,但為了農村道路的平安,為了鄉村振興,農村交警們默默的在大山里堅守著。
劍河縣交警大隊農村片區二中隊隊員周彰科向筆者回憶起他到中隊工作第二年遇到的一件事:那次,中隊組織到所轄的南哨鄉開展交通違法整治,隊員們設卡查無牌無證摩托車時,迎面駛來了四輛未成年人駕駛、后座還帶一、兩個人的摩托車,隊員周彰科立即打手勢讓他們停下,他們卻強行沖關,致周彰科右手脫臼。
“現在轄區的交通秩序比以前好多了,駕駛員安全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其實,只要我們的工作能得到群眾認可,我過去那點傷算不了什么。”周彰科說,堅守鄉村路,雖然很辛苦,但能守護大山里群眾的一方平安,哪怕再苦再累,我們毫無怨言。
農村交警中隊當起宣傳“先鋒”
在黔東南州,農村群眾受文化水平有限、接受交通安全教育途徑不多等因素影響,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常識匱乏,無牌無證、酒后駕駛等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禁而不止,遇逢場趕集、過年過節、婚喪嫁娶等重要節點,農用車、貨車載人、超載,摩托車、面包車超員更是屢禁不止,加上“僥幸”、“無畏”等負面心態,很容易成為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也容易因交通事故致貧返貧。
針對各大隊警力少,很難經常派員深入邊遠鄉鎮、村寨、學校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各縣市農村片區交警中隊承擔了大量農村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當起交通安全宣傳“先鋒”。
他們以“五進”宣傳工作為依托,緊緊圍繞公路沿線村寨群眾在道路上曬谷打糧、小孩路上嬉戲玩耍、相互追逐、紅白喜事占道辦酒宴、交通安全意識薄弱等現狀,建立健全各村交通安全宣傳臺賬,明確專人包保,與各村“兩委”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駕駛員和村民交通安全宣傳培訓;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講解了酒后駕駛、農用車違法載人、涉牌涉證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帶來的危害及造成的嚴重后果,還發揮村里“大喇叭”的優勢,每天中午、晚上吃飯時間,大喇叭便定期對村民進行安全宣傳教育……將法治陽光播撒到苗鄉侗寨的邊遠山村。
“在全州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中,農村片區交警中隊民警、輔警做了大量工作,他們功不可沒。”黔東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分管宣傳工作的副支隊長黃銳說。
他們用堅守,筑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如今,這一支支越來越受到百姓擁戴和稱贊的“農村交警”隊伍,正是這一群“農村交警”,在幾年多的時間里,便讓更多的苗鄉侗寨人民感受到了轄區交通管理工作的安全、規范、有序;正因為這支特殊隊伍的出現,黔東南州的農村公路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線,人們也多了一份安寧、舒心與和諧。
農村交警堅守大山,是一道靚麗風景線
“以前,鄉里沒有交警,很多人認為‘天高皇帝遠’,農村駕駛員違反交通法規時有發生,苗家人特別好客,聚一下也要喝上兩杯酒,喝了酒還去動車,很危險的,F在,鄉里有了交警,不敢喝酒了,習慣成自然,只要開車,就不去沾酒,并不要‘怕’交警,而是安全第一嘛。”雷山縣方祥鄉陡寨村村民楊忠良對農村片區交警中隊進駐鄉里大加贊賞。
黔東南州的農村交通管理模式在貴州省尚屬首例,被稱為“黔東南模式”,經過8年實踐證明,這種創新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同期相比明顯下降。
“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我們必須要尋找鄉村交通管理新路徑,最大限度發揮鄉村交警在鄉村振興中‘主力軍’作用,真正讓鄉村交警成為鄉村振興的‘助力器’,我們會倍加關心呵護好這支隊伍,讓他們健康成長,用真心真情護航鄉村振興。”黔東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黃銳說。(唐光新)
農村交警在抗凝保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