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讓心臟停跳,然后再取出藏在心臟里面的“定時炸彈”,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定時炸彈”就會在患者體內“爆炸”,這次手術就猶如在刀尖上舞蹈,黔東南州人民醫院派出了最強的團隊和使用最尖端的設備,2021年8月4日,一場高難度、極具挑戰的全州首例體外循環下心臟腫瘤手術在該院手術室進行。
今年49歲來自
劍河農村的邰阿姨,1個多月前因“上腹部不適及乏力”在當地縣醫院檢查,懷疑心臟里面長了一個異常的“東西”,不放心的家人帶著她來到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復查,通過心臟彩超清晰看到,邰阿姨左心房內長了一個直徑約2.5cm的“瘤子”,隨著心臟的收縮,有節律地往二尖瓣方向來回跳動。左心房腫瘤大都是粘液瘤,并且還有惡變的可能,所以患者一旦被確診為這種疾病,一定要及時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組織,以避免腫瘤堵塞二尖瓣導致急性心功能衰竭或者腫瘤脫落危急生命。更可怕的是,心臟粘液瘤是一種團塊狀或葡萄串狀的半透明膠凍狀物,像果凍一樣松軟,像米糕一樣易碎,破碎脫落的“米粒”會隨著血液流動到其他器官或部位,并隨時有可能引發栓塞。比如最常見的,“米粒”到了腦部易形成腦栓塞,到了肺部形成肺栓塞,到了腎臟造成腎臟缺血等,這種腫瘤好比心臟里面安裝了一顆“定時炸彈”。
為確保此次手術成功,院
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專家治療小組,并協調心胸外科、心內科、手術室麻醉科、超聲醫學科、影像科、重癥醫學科、設備科等相關科室專家,制定了科學、合理、縝密、人性化的診療和手術方案。黨委委員、副院長張鎮親自組織術前討論,確保患者的安全最大化、療效最大化。
8月4日上午8:30分,隨著手術室無影燈打開,手術各個團隊有序進行術前準備,在心臟上動手術,其難度可想而知。手術開始,主刀醫師先在人體最大的血管——升主動脈及上、下腔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灌注停跳液讓心臟停止跳動后打開心臟,當打開患者心臟時,發現腫瘤于房間隔后下方,直徑約2.5cm大小,呈膠凍樣,腫瘤基底部牢牢附著在心內膜,與肌層部分粘連融合,由于腫瘤位置比術前評估的位置要低、無明顯蒂部,手術難度因此也比術前評估成倍增加。術中要確保動作輕柔、防止腫瘤碎裂增加手術風險及術后并發癥,手術團隊及時調整思路,予“湯匙”托住瘤體防止其碎裂,在其基底部完整切除腫瘤、用細如發絲的縫線,縫合腫瘤基底部心內膜,并用患者自體心包組織重建房間隔,每步操作都需做到嚴絲合縫,稍有偏差,術后都會造成極嚴重的后果,且心臟停跳有嚴格的時間限制,這要求手術團隊必須有熟練的技術及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當心內操作結束后患者心跳重新跳動,手術成功,全場醫務人員長長地松了一口氣,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使該院成為貴州省東南部地區唯一能獨立自主開展體外循環心臟腫瘤手術的醫療單位,同時使該院腫瘤外科手術實現顱腦、胸腔、心腔、腹腔等腔隙部位全覆蓋,使更多的心臟病患者在
黔東南州本地就能接受優質的醫療服務。(楊曉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