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8月2日與往常一樣,安靜的手術室里,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陸斌帶領團隊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一臺聽神經瘤切除術。這時,正在進行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醫生卻發現異常,趕緊提醒主任:“主任,患者口輪匝肌出現了運動單元,請注意面神經的保護”。聽到提醒,陸主任馬上調整了操作方式,相關監測數據迅速恢復正常。接下來,在主任及團隊醫師更加小心地操作中,手術得以順利完成。而在手術中讓醫生更加全面掌握患者神經功能狀況的技術,就是該院新引進的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此項新技術的引進有效填補了黔東南州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
近年來,隨著外科手術由傳統外科向精準外科轉變,以及患者對術后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和醫生對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努力,現在的外科手術已經不再只重視病理組織的清除,而是更加強調神經功能的保護和改善,因此對手術患者神經功能提供有效保護的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就應運而生。為推動這項新技術的開展,在該院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楊勇靈書記的支持及推動下,神經外科先后派出楊靖、楊悅兩位主治醫師外出進修、學習。
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專家介紹,所有可能涉及神經損傷或者神經定位的手術,都可以應用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可以說,是給手術醫生增加了一雙“眼睛”,讓醫生能全面掌握患者術中的神經功能狀況,極大地提升了多種外科手術的質量,讓更多患者受益。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是指應用各種神經電生理技術及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監測手術中處于危險狀態的神經系統功能完整性的技術。這種監測技術與其它手術中檢測方法如X光照相,手術中血管造影以及手術中立體定位等技術最大區別在于,手術中神經系統監測不是了解局部解剖結果和位置上的改變,而是利用神經電生理學以及腦血液動力學的方法,了解神經傳遞過程中,電生理信號的變化,了解腦組織代謝功能的改變,了解腦部血液灌流情況,從而有效地協助手術醫師即時、全面的了解麻醉狀態下病人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由于這一監測技術可以根據運動和感覺傳導系統的電生理信號的改變、腦皮質生物電的變化以及腦部血液灌流的情況,客觀有效地評估處于手術危險狀態下病人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目前,已經越來越普遍的應用于神經外科、骨科、脊柱矯形外科、心血管外科以及五官科的各種臨床手術中。
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于
全州率先開展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它與功能神經外科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對功能神經外科的發展至關重要。現階段神經外科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已能開展監測項目有:顱內、脊椎椎管內各類腫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術、顱內動靜脈畸形切除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三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中樞神經血管損傷手術、頸椎及胸腰椎等脊柱手術(如:脊柱融合術、脊柱側彎矯形術等)、胸腹部動脈瘤修補術、脊髓(髓內、外)腫瘤切除術等。后期我科將進一步購置一批相關材料、設備,如(皮層電極、腦深部電極等),逐步增加其他手術類型監測方案。(楊曉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