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將正規化建設作為推動消防事業全方位提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開局首戰,經過三年“三批次”全覆蓋式正規化達標創建和改革實踐探索,提供了“提質強能、創新創優”的黔東南經驗。
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政治建隊。將黨建工作品牌鏈成矩陣效應,建立黨組織“一定四有”工作機制,依托紅色文化和民俗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一隊一特色”黨建文化品牌,成立“焰藍小隊”,使用多民族語言開展宣傳教育;創新“三員三說”教育模式,承辦全省遂行思想政治工作現場會,編制遂行思想政治工作要則;聯合凱里學院打造“凱院·消防”黨史故事大講堂。創作微電影《爸爸的滋味》《同生》分獲全國消防主題微電影一、二等獎;9名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貢獻消防力量,投入經費60余萬元,解決重難點問題70余件,一個集體、一名個人分別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堅持以戰統建,突出打贏制勝。按照“4+4模式”組建19支快反分隊,投入600余萬元組建高層、地下、山岳水域等5類專業救援隊,累計投入1億元配備專業裝備器材。將專職隊伍建設納入“民生實事”,探索推行專職隊員派駐制,建立戰勤保障維修中心、戰勤保障分站、戰區消防站三級戰勤保障力量網絡。探索多渠道物資投送機制和多部門聯動機制,為179個鄉鎮制定防滅火手冊,創新出臺警情跟蹤安全督導機制,全流程跟蹤督戰,科學高效處警。扎實開展移民安置小區等單位場所熟悉排查、實戰演練、宣傳教育“防消聯勤一體化”百日攻堅和409個傳統村落“百鄉千村萬戶”農村消防安全應急救援大培訓、大演練、大比武。
堅持兩嚴兩準,突出按綱建隊。連續三年“三批次”舉辦正規化建設現場觀摩會,提煉固化3年來正規化建設成果,形成可學可復制的“經驗總結清單”,19個隊站全部召開現場會,16個大隊搬遷入住新營房,完成營區“白改黑”(水泥地改柏油地)。研發消防員績效考評軟件,成為全省唯一的消防員電子考評試點;創新執勤車輛快速安裝防滑鏈操,是2019年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正規化建設視頻推進會唯一直播展示科目。研發車輛綜合管控、崗哨脫崗報警、院墻紅外報警、智能手機保管柜、營區監控等“五大系統”,緊盯重點人、事和環節落實“四級責任包保”,形成社會、隊伍、家庭“三位一體”共教共管共育格局,改制以來隊伍安全管控“零事故”,連續兩年被總隊表彰為“安全工作先進單位”。
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職業保障。分級建立指戰員最急最憂最盼困難訴求清單,高質量落實支隊黨委為基層辦實事計劃,分批次對91名困難指戰員開展幫扶慰問、發放困難救濟統籌補助60余萬元,為59名指戰員子女協調辦理入學入園,幫助6名家屬協調調動就業,協調辦理200余套團購房,爭取出臺了《關于消防救援人員繼續享受社會優待政策》等一系列優撫優待政策,投資4816.5萬元完成消防訓練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投入3700余萬元建成金山大道、爐碧消防救援站,“火焰藍”的職業榮譽越來越強,指戰員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涌現了“全國青年文明號”凱棉路特勤站和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魏仁林等一大批國家、省、州級先進典型。 (楊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