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榕江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公布“我為群眾辦實事”縣級層面55項任務清單,全文如下:
一、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辦實事
1.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級版”。
2.建設省級、州級、縣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
3.加強傳統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護,扎實推進大利重點傳統村落保護開發。
4.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達到3個以上。
5.推動各鄉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集中精力抓1-2個主導產業,并不斷擴大產業發展規模。
6.大力發展“果、蔬、林、禽、漁”產業,力爭全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5.6萬畝、百香果種植面積達4萬畝、草珊瑚種植面積達8萬畝、建成林下經濟“百千萬”工程基地279個、實施稻魚綜合種養10萬畝。
7.推進農業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只增不減。
8.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46%。
9.著力培育一批千萬元龍頭企業和百萬元農民合作社,綠色食品認證2個、有機產品認證2個。
10.推進農村電商、冷鏈物流發展,建設1個農產品集散中心。
11.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加宜村)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12.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抓好困難群眾社會救助生活保障工作。
二、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辦實事
1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78%。
14.2021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家以上。
15.全力推動旅游產業化,規劃建設1家四星級酒店,新增培育2家特色民宿,組建1個以上旅游車隊。
16.推動服務業健康發展,新增培育“四上”企業14家以上。
17.改善提升縣鄉公路路面125公里。
18.全力推進忠誠水庫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溪口和送馬坡兩座水庫建設,完成水利投資3.5億元。
19.啟動實施城鎮管道燃氣等項目。
20.抓好產業鏈招商,2021年新引進重點產業項目28個以上。
21.強化生態修復治理,完成營造林5.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0平方公里。
22.強化污染防治,完成興華鄉八蒙河道銻渣治理工程。
23.建成計劃、水尾、興華、崇義、仁里、三江、平陽、兩汪、塔石等9個鄉污水處理項目,實現都柳江沿岸7個村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24.加快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
25.全面落實“三掛鉤”政策,進一步完善居住證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26.大力實施校園特色體育培育行動。
27.鞏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28.大力實施民間文化藝術“振興行動”,舉辦第二屆貴州榕江藍染文化節,實現板藍根全產業鏈發展,探索非遺文化市場化道路。
29.大力實施榕江美食推廣行動。
30.大力推進車江壩區提質增效行動。
三、圍繞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辦實事
31.加強城區人行道、消防通道等建設,完善縣城排水防澇設施,新改擴建城市路網10公里,新增城市綠地8萬平方米、公共停車位2000個。
32.供給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400套,加大租賃住房供給,更好解決城市新市民和年輕人住房問題。
33.建立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完善縣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縣域內緊密型醫共體的實施,推動雙向轉診、分級轉診有序開展,逐步實現縣鄉一體化管理,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大力引入特色專科醫院,提高榕江醫療水平。
34.推動教育提質發展,持續推進“銀齡計劃”,實施“強師工程”和縣職校擴容提質,召開我縣2021年教育發展大會。
35.完成脫貧勞動力全員培訓4490人,穩定公益性崗位就業困難人員6000人,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以上,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00人以上。
36.完成古州鎮第五小學擴建及豐樂幼兒園建設。
37.完成老城區老舊小區改造232戶,整治10條背街小巷。
38.積極創建參照全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
39.充分發揮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查職責,依法打擊醫療、教育、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的刑事犯罪,堅持不懈抓好環境和生態資源保護,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守夜人”專項工作,推動建立幫助農民工討薪維權協作機制,保障民生安全。
40.建立郵政服務點,為邊遠地區群眾解決立案不便的問題,群眾可以通過鄉鎮郵政所向法院遞交立案材料。
41.完成29號路與濱河路連接段、長虹路與景觀大道連接段道路建設。
42.倡導全民健身,新建1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43.建成第二個城市公益書屋。
44.完成縣養老院改造提升,改擴建縣市民健康體檢中心。
四、圍繞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辦實事
45.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貴人服務”品牌打造任務,全力打造“榕易辦”政務服務品牌。
46.推進行政審批“三減一降”,實施“數字政府”建設行動,提升行政效能。
47.大力推進服務企業,鞏固提升營商環境行動。
48.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持續開展農民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49.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再開通1條以上農村客運公交線路。
50.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強化遠程醫療服務高效運用,加強重點專科和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配合省級抓好“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創建,健全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五、圍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實事
51.全面推行“寨管委”模式,將基層自治組織由“村”向“寨”延伸。
52.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引導各地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助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53.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依法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活動。
54.完成忠誠、仁里、兩汪、興華、平江、塔石等6個鄉鎮應急救援隊建設,實現鄉鎮應急救援隊伍設置全覆蓋。
55.夯實“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根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