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臺江縣立足百年建黨新起點,用好縣烈士陵園、施洞偏寨中央軍委縱隊駐地舊址、施洞紅軍渡等得天獨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精神內涵,創新方式方法講好黨史故事,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激發出臺江廣大黨員干部的愛國熱情,匯聚著臺江人民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依托紅色基地,讓黨史學習“葆真味”。牢牢把握“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功能定位,全面梳理縣域范圍內黨的歷史脈絡。依托紅色教育基地,重點整理本土先烈事跡、革命故事、著名戰役等內容,優化整合歷史銜接、地域集中的紅色資源集群,充分發揮集群效應,讓紅色教育基地成為黨員干部和群眾了解學習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黨性鍛煉、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載體。
持續調查調研,讓黨史學習“俱特色”。針對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情況持續調查研究,通過走訪聯系群眾等方式,廣泛征求人民群眾對黨史學習教育的意見建議,使黨員干部走出自我服務、自我評價的“小圈子”,在辦實事、解難題中學有所獲、用有所得。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考核內容。在課程挖掘上,堅持一基地一主題,始終貫穿“紅”的底色和力量,開發互動教學、現場教學、專題教學、情景教學、音像教學等教學課程,教育引導黨員思悟初心,不斷正心修身。
建立專家專題,讓黨史學習“有溫度”。探索開發“主題課+專題課+特色課”體系,以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和“黨課開講啦”活動為契機,構建精品課程專題庫,組織縣委黨校、黨史研究部門的專家老師研究課程并注重創新教育形式,促進教學滲透,依托黨性教育資源,挖掘紅色內涵,傳承紅色精神。邀請專家學者、先烈后人、老黨員等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等作學黨報告。
打造體驗路線,讓黨史學習“添鮮味”。找到零散紅色資源之間的聯系,緊扣地域歷史,連點成線,串聯起來形成“一條路線”,聯合打造黨性教育基地。通過重溫“紅色故事”,將黨建活動與施洞紅軍渡、烈士陵園等紅色地標相結合,與臺江縣新時代蓬勃發展的生動場景相結合,讓主題黨課與身邊的黨史相結合,加深黨員對黨史的學習理解。立足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結合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創新用好用活的手段路徑,進一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精神優勢。(姜志斌 周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