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黨史學習氛圍濃,苗疆腹地風氣正。
在苗疆腹地,曾經紅軍長征走過的臺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積極把警示教育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并將黨風廉政建設深度融入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個環節,擘畫出“只留清氣滿苗疆”的發展藍圖。
警示教育,淬煉忠誠干凈的隊伍
連日來,臺江縣采取“看+訓+談”的模式持續抓好新任職領導干部廉政教育,以接受一次警示教育、組織一次實戰培訓、開展一次任前談心談話,引導新任職干部迅速轉變角色、熟悉崗位、適應環境。
這只是臺江縣把警示教育貫穿始終的一個縮影。
“我們都是奮斗者,我們都是追夢人。”需要一批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實干興邦的人,需要一股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艱苦奮斗勇于攻堅的精氣神。奮進路上,臺江縣不斷全方位、縱深式推進警示教育,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牢記殷切囑托、忠誠干凈擔當、拼搏奮發作為,讓轉作風、強能力、促振興,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在這過程中,臺江縣明確由紀檢監察、組織、政法等部門為牽頭單位,定期不定期的對查處的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并通報,通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定期督查等,形成促進作風轉變的強大合力。
這些年,臺江縣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展板,在全縣開展警示教育巡回展,推動警示教育全覆蓋,同時,堅持以“一案一整改”為抓手,督促案發單位根據違紀違法人員暴露出的問題,對癥下藥、精準施治,做到原因分析不透徹不放過、整改措施不過硬不放過,讓警示教育直擊心靈深處,達到查處一案、警醒一批、教育一片、規范一方綜合效應。讓“清風”吹遍苗疆腹地。
近年來,臺江縣黨員干部不斷淬煉黨性修養,增強各項本領,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在踐行初心使命服務人民中汲取奮進力量,為譜寫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錦繡臺江新篇章持續發力。
激濁揚清展新顏。當前,臺江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年行動取得全面勝利,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不斷鞏固,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和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全縣“街長制”等文明創建工作受到群眾一致好評。群眾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高。
為民辦事,踐行宗旨的生動詮釋
群眾所急所需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臺江縣把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州委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服務宗旨意識,發揮優良作風,苦干實干,為廣大群眾做好事、辦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苗疆腹地處處流淌著紅色血脈,處處有耀眼的英雄涌現。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臺江縣廣大黨員干部奔赴脫貧一線,奮力破解貧困頑疾,涌現出陳立群、王四花、周海燕等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為臺江縣撕下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凝聚了戰天斗地的偉力,助推臺江縣93個貧困村全部摘帽,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疫情防控人民戰中。以羅大標等抗疫先進人物為代表的臺江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筑起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全力護航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臺江縣零感染、零確診,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重大勝利。
——在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里。臺江縣廣大黨員干部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奮力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團結帶領廣大苗族群眾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新征程。
堅持“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追求,一面面飄揚在翁你河畔、巴拉河畔的旗幟是如此鮮艷,一個個烙印在臺江人心中的身影是如此清晰,講述了一段段如山高似月明的偉大魚水情。
久久為功,護好風清氣正生態林
生態建設要綠水青山,經濟建設要金山銀山,政治生態更要風清氣正。
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各項社會發展的政治保障。營造優良發展環境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賦能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臺江一直在行動。
臺江縣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臺江縣全面從嚴治黨“森林管護區”創建的指導意見》、《臺江縣運用大數據技術探索一體推進“三不腐”體制機制,不斷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森林管護區”創建實施方案》等機制,以全面推進黨的政治紀律、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監督執紀、基層治理等為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6月,全縣72個創建主體單位明確責任主體980余人,錄入監察對象9410名。同時明確各級黨委(黨組)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黨委(黨組)成員履行“一崗雙責”,以上率下,當好黨內政治生態“護林員”,持續推動政治生態全面凈化、持續優化,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作風保障和紀律保障。
久久為功 行穩致遠。勇毅篤行的臺江對標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奮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在推動鄉村振興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蹄疾步穩。(劉開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