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法官正在立案大廳服務窗口里給排隊等候“遞狀子”的人流一邊對訴訟材料作初步審查,一邊指導當事人在電子信息交互終端對訴訟材料收取憑證、送達回證、廉政監督卡、當事人送達地址確認書進行電子簽名,按指紋,再轉由一人錄入案件,通過系統按案件類型分給各審判法官手上。
2022年1月1日至14日,黎平法院共給當事人辦理立案手續案件190件,比平常立案數量略有增多。
春節,最能喚起鄉愁記憶,人們都會在這一時刻回鄉過年,找錢過年這種“蓄謀已久”的官司也就接連打響,也成了這一時間段法院工作最忙的時刻。
老百姓到法院,都想讓案件快立、快審、快調、快執、快結。黎平法院順勢而為,積極應對立案壓力,暢通登記立案渠道,及時處理群眾訴求,采取增設立案窗口、增派立案人員、推進網上立案、落實”兩個一站式“”服務體系,實行一站通辦,確保為群眾提供全面、周到、便利的訴訟服務。
“每到農歷年底,外出人員返鄉增多,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多在此時起訴到法院,也有勞務欠薪合同和民事案件執行不兌現的,都想通過法院幫助解決糾紛、討錢過年。對于案件事實清楚、容易調解的法院及時立案,及時調解,促成兌現。”立案庭負責人解曉莉說。
譚某益訴鄧某永、彭某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法院于1月5日立案,承辦法官當天組織雙方調解,便達成協議結案。
立案登記后,訴前及時過濾,進行繁簡分流,就能縮短辦案時間,也及時了結當事人的“煩心事”。
從立案庭移交到法官手上的案件,他們會在第一時間與原被告進行聯系,能夠調解的就及時調解。胡某霞訴吳某文的民間借貸案,承辦法官粟志文電話一聯系,雙方就來到法院調解室,很快達成調解協議。“我也不想因為官司影響過年的情緒,沖淡節日的喜慶,就找錢兌現給對方了。”被告吳某文拿著雙方簽字的調解書說。
立案庭清閑不下來,各業務辦案庭也是忙碌的,每一個員額法官桌子上都有大堆的案件等待著審理和執行。他們放棄了午休和照顧家庭的時間,飯前飯后都在不斷地與當事人打電話聯系,爭取盡快在春節前讓當事人到法院把案件調解好、審理好、執行好。(黃家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