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開展隱患大排查大排除行動。緊盯消防、交通、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地質災害、森林防火等重點行業領域、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隱患和薄弱環節,全面開展大排查大排除行動。目前,全州排查企業、場所、農戶等87萬余家次,排查各類隱患4.2萬項,已整改4萬余項,整改率95.77%。
扎實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按照全州所有地區、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全覆蓋要求,嚴厲打擊整治消防、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礦山等14個重點行業領域非法、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共查處無證、證照不全、證照過期327家次,查處超許可生產經營41家次,查處其他非法違法行為20.5萬家次,吊銷證照94個,停業整頓企業199個,關閉取締企業(場所、點)138家,行政處罰金額2296萬余元,聯合懲戒企業107家次,行政(刑事)拘留420人。
抓實重大風險隱患管控。緊緊圍繞遏制重特大事故,抓住辨識管控重大風險、排查治理重大隱患兩個關鍵,創新鄉鎮“一辦兩站三中心”(應急管理辦公室,應急救援站、交通安全管理站,應急指揮中心、物資儲備中心、應急救援中心)和村居“一站一庫一隊伍”(應急管理服務站、應急物資儲備庫、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模式,全州已完成216個鄉鎮(街道)“一辦兩站三中心”、2423個村(居)“一庫一站一隊伍”建設。落實網格化管理,抓實風險隱患線上錄入、監測和管控,全州網格化系統錄入村(社區)網格單元3273個,組級網格單元1.9萬個,依托網格排查上報安全隱患4.7萬余條,已整改4.6萬余條,整改率99%。扎實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在“雙控”平臺上,全州重點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公共服務單位),評估辨識風險點5.5萬余處,排查隱患26.38萬余項,已整改25.5萬余項,整改率96.6%。
切實強化安全防范教育。印發《黔東南州安全生產“大宣傳”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發放宣傳資料105萬余份,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1.2萬余條,開展宣講近5千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19萬余人次,利用“村村通”廣播一早一晚反復宣傳。精心策劃攝制《黔東南州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片》,在全州各級各單位、農村村寨和各類媒體平臺廣泛播出。對農村140萬余戶全覆蓋開展“敲門行動”,對木質房屋、連片村寨、傳統村落,做到戶戶提醒、戶戶到位。出臺了安全事故隱患媒體“大曝光”警示機制,每月集中對安全隱患進行大曝光,實施“1個亡人事故+1次現場整改會”工作機制,推動形成“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州受警示”的良好局面。
扎實抓好應急準備工作。嚴格落實“早預警、早會商、早響應、早撤人”要求,充分發揮多部門聯合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共享平臺作用,定期組織應急、氣象、林業、水務、交通、自然資源等部門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等級會商,及時優化完善各類應急預案,為快速處置各類事故提供保障。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值班值守、重要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推行突發事件首報信息“兩分鐘模板”,一旦發生事故第一時間報告、領導干部第一時間到場,確保發生事故或險情快速響應、妥善應對、高效處置。
從嚴從實抓好督導檢查。實行州包縣、縣包鄉、鄉包村“三級包保責任制”,州級組建由“四大班子”相關領導同志帶隊的16個督導組,采取“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等方式,分赴各縣市開展安全督導檢查。組建由應急、公安、消防、督查督辦等部門組成的9個暗訪督查組,分別對州直部門、各縣市和州屬重點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暗訪督查;州安委會8個綜合督導組和32個專項檢查組常態化分赴各縣市開展安全生產督導檢查。今年以來,督導檢查發現問題1447項,已整改1284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