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打造“服務”名片,讓愛心活動實起來。以優待證申領制發為契機,制定下發《黔東南州2022年愛心獻功臣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全州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州縣鄉村四級干部分別走訪慰問服務職責區域的烈士遺屬及榮立二等功以上功勛退役軍人,對他們的生活、住房、醫療狀況和存在困難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立走訪臺賬,著力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在走訪過程中做好相關政策宣傳,健全完善烈士遺屬和功臣檔案,積極營造關心關愛功臣良好社會氛圍。麻江縣按照功臣模范退役軍人家庭的分布情況,制定“一對一”的結對幫扶臺賬,主動上門進行跟蹤問效,讓關懷走訪常態化。臺江縣組織醫務人員上門對烈士遺屬和功臣進行身體檢查和宣傳醫保報銷政策,并幫助行動不便的烈士遺屬到烈士陵園祭掃。春節期間,全州走訪慰問全州老復員軍人、三屬共計1065人,發放慰問禮包共計31.95萬元。優撫對象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得到極大提升。
二是打造“尊崇”名片,讓擁軍氛圍濃起來。持續推動社會化擁軍活動,積極協調各行業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加大優待優惠扶持力度,聯合金融、石油、通信、廣電等企業為退役軍人提供專屬優惠套餐,深入開展為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庭送喜報活動,全面辦結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落實現役軍人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及其退役軍人子女入學入托優待政策。廣泛組織老戰士、參戰退役軍人和法律專家、業務骨干走進學校、機關、軍營、社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積極舉辦雙擁主題攝影展、雙擁文藝晚會,凱里市在全省率先開通公交“雙擁示范線”,黎平縣雙擁文藝作品《魚與水的對白》獲全國雙擁主題歌曲類二等獎,全州擁軍氛圍更加濃厚。2021年,全州為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600人次,發放慰問金36萬元,落實入學入托優待政策180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15場。
三是打造“守護”名片,讓革命烈士遷回來。進一步規范烈士尋親工作機制,認真制定實施方案,通過查閱《地方志》《軍事志》、碑文記載等大量史書和資料,走訪解放時建在的老人,全面收集整理烈士信息,通過電視臺、公眾號、中華英烈網等媒體平臺多方聚力開展“烈士尋親”活動,面向社會廣泛征集線索,用心用情服務烈士親屬。黃平縣組建工作專班同烈士家屬跨越2000余公里到山西省婁煩縣開展烈士回遷事宜,在2021年12月30日將龍光正烈士安葬在黃平縣革命烈士陵園內,讓在外四十余載的烈士終于魂歸故里。截至目前,全州共為9名烈士尋找到親屬,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同時,扎實開展全州零散烈士墓遷葬工作,讓英雄“歸隊”,更好集中管理和保護,便于社會各界人士緬懷、瞻仰、祭奠先烈,學習先烈事跡。截至目前,全州已完成烈士墓遷葬93座,烈士英魂得以安息,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得到有效保護,全社會崇尚英雄的氛圍日益濃厚。(景玉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