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羅里鄉耕地撂荒整治顯成效
“這里以前土地資源肥沃,一到金秋,漫山遍野都是稻香,可荒了過后,草木叢生。”在黎平縣羅里鄉上龍村,看到撂荒地被翻新變成“良田”,羅里鄉蘭明牧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潘志禮欣慰地說。
“我們與蘭明種植合作社合作,我們種植,飼草由他們收購。”據上龍村黨支部書記楊茂進介紹,今年,上龍村統一管護撂荒地,引導群眾種植飼草、玉米、旱禾、大豆等作物70余畝,助力群眾增收創收的同時,還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整治的撂荒耕地重煥新生
為盤活耕地資源、推進撂荒地復墾。今年以來,黔東南州堅持黨建引領,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契機,以整治撂荒耕地為切入點,把恢復撂荒耕地生產作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精心部署、主動作為,扎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把撂荒地變為“良田”,喚醒了“沉睡”的土地。
據了解,黔東南州堅持“分類施策、綜合治理”原則,將具備條件的撂荒耕地盡可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開展耕地“宜機化”改造,高標準改造一批農田;并按照“宜糧則糧、宜特則特”原則,通過項目扶持、財政獎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群眾對基礎設施滯后、交通條件受限、自然環境欠佳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全面提升撂荒耕地整治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打造糧食高產示范田
同時,按照“新型經營主體+農戶”“村集體+農戶”模式,將撂荒耕地集中流轉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代耕代種,針對農村失能家庭無人種地、因病因殘無力種地的問題,結合群眾的意愿,委托村級集體、村民小組和其他農戶代管經營,確保撂荒耕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有效解決外出務工和無力耕種農戶“無人種地”和“誰來種地”等問題。
黔東南州農村農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全州春耕工作已全面鋪展,農時緊任務重,黔東南州農業技術部門將積極作為,扎實開展撂荒地復耕種糧生產,加強良種良法良機推廣,助春耕促生產,穩面積增產量。
截至目前,全州已排查出撂荒耕地面積共計3689.75畝,其中水田2403.97畝,旱地1285.78畝,并已完成復耕復種3402.8畝,復耕復種率達92.2%。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