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書記梁正彪致辭)
(為司法綠碳實踐基地揭牌)
據悉,該基地是貴州省首個生態環境司法綠碳實踐基地。該基地覆蓋整個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跨雷山、臺江、劍河、榕江四縣,立牌于風景秀麗的大塘鎮九十九水庫,是集生態環境司法宣傳教育、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人異地補植復綠、林業碳匯司法研究等功能為一體的司法綠碳實踐地。該基地的建立,是黔東南州積極響應國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標志著黔東南法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又邁出了新的關鍵一步。
(司法綠碳實踐基地揭牌儀式現場)
近年來,黔東南州兩級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多措并舉,從“毀一栽N”補植復綠機制到探索“司法碳匯”修復方式,致力追求生態環境保護與“雙碳”目標實現的多元價值,切實傳遞“保護者獲益、破壞者擔責”的正向效應。今年以來,雷山縣人民法院審理了全國首例破壞生態環境認購“碳匯”案,發出了全國首份《碳匯認購令》和《碳匯認購協議司法確認書》,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批示肯定,省法院行文轉發全省各級法院學習“雷山經驗”。
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梁正彪在致辭中指出,建立“生態環境司法綠碳實踐基地”,是黔東南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新國發2號文件和省政府支持黔東南州“橋頭堡”建設實施意見的具體措施,是黔東南州生態修復司法創新的升級版,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的又一次探索和延伸。
梁正彪強調,全州政法機關和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要積極探索完善森林碳匯在生態司法修復中的實踐和林業碳匯認購替代修復模式,進一步營造“保護生態環境、崇尚綠色生活、共建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全力打造富有黔東南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全國樣本”。
梁正彪要求,全州政法機關和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要謹遵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提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殷切期望,搶抓新的歷史機遇,依法助力黔東南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建設,為把黔東南綠水青山的“顏值”有效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價值”作出更大貢獻。(圖片:貴州日報 錢仕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