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活動已經開始了,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購物。為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減少消費矛盾糾紛,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黔東南州消費者協會發布“雙十一”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購物,樹立文明節儉的消費理念。
一、選擇可靠平臺,慎重預付定金
消費者在網購時,要選擇具有一定規模且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選擇網店時,要從信譽度、成交記錄、評價詳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做到貨比三家;支付貨款時,不輕易點擊他人通過非交易平臺提供的交易鏈接,要通過正規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不要脫離平臺進行私下交易;“雙十一”預售期間,不少商家通過預付定金雙倍抵扣貨款等方式售賣商品,消費者要注意“定金”不等同于“訂金”,一般情況下,預付的定金是不可以退的,建議消費者慎重繳納“定金”。
二、留心促銷規則,警惕套路陷阱
面對各大平臺推出花樣繁多的促銷活動,消費者要留心商家的促銷規則,了解各種優惠措施是否有“門檻”限制、能否疊加使用及售后服務措施等;消費者購買預售產品的,還要明確預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時間及金額、商家的發貨時間、雙方的違約責任等重要事項;消費者應提前關注商品的價格變化,避免陷入商家“先提價后打折”等套路陷阱。
三、整理家中存貨,避免重復購買
面對“雙十一”強力的打折促銷宣傳,很多消費者喜歡囤積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建議消費者在購物前要保持理智,先清理家里的“存貨”,尤其是食品、日用品和化妝品等,查看其數量和保質期,再對自身的實際需求進行評估,切實根據自身需求合理消費,切勿為了“湊單”而購買不需要的商品,避免堆放過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四、直播購物有風險,切勿沖動消費
近年來,“直播購物”“網紅帶貨”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銷售方式,給消費者帶來豐富的消費體驗和便利的同時,也涌現了諸如質次價高、貨不對版、虛假宣傳等問題。消費者參與直播購物時,不能只出于對主播的喜歡盲目消費,更不要被直播間渲染的“價格低廉”或“秒殺”氛圍所蒙蔽,下單前應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薦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效果及價格等情況,切勿盲目跟風購買。
五、注意個人防護,仔細驗收商品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消費者在收取商品包裹后,建議對快遞包裝進行嚴格消毒。此外,消費者應該及時處理快遞面單,建議進行遮蓋、涂抹等處理后再行丟棄,以防個人信息泄露。往年“雙十一”期間,由于網購爆炸式的消費導致快遞量激增,網購商品貨不對板、快件丟失等情況給消費者帶來不便,消費者應盡量先驗貨再簽收,如商品損壞可拒絕簽收。
六、保留購物憑證,積極依法維權
最后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要注意保留購物憑證(網購時的頁面截圖、聊天記錄、支付記錄等都可以作為證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及時聯系商家或平臺進行處理,或撥打“12315”市場監管投訴舉報熱線電話,或登錄全國12315網站、12315微信公眾號和12315微信小程序進行維權,也可以撥打“12345”
政務服務熱線或向當地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消協組織投訴,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