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自愿搬遷,騰位給球場建設;百萬廣告贊助不要,免費法治宣傳歡迎;幾萬人的活動安保,零安全事故發生……
從去年夏天火爆出圈的“村BA”,到今年夏天點燃足球之火的“村超”,幾乎全國人民的目光都投向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和榕江這兩個人口加起來不足50萬人的民族聚居縣。火爆是偶然還是必然?為何八方來客皆是贊美之詞?為何近400場每場平均都有萬人觀看的比賽無任何安全事故發生?這一切源自于黔東南州基層社會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強有力支撐。
偶然的爆火全國
必然的社會治理
“下面我念到名字的幾個家庭,你們可能需要搬遷一下,咱們村子要在這個區域擴建籃球場。”在臺江縣臺盤村的院壩會現場,被念到名字的幾戶村民在確認文件后便簽字、捺手印,沒有任何抱怨和爭吵。在把祖宅看得頗重的村寨,對拆遷自家房子不反對甚至發自內心支持的不多見,如果不是內心情愿,做工作就很難。
在“村BA”爆火之前,臺江縣籃球運動氛圍就十分濃厚,當地有“逢節必比賽、比賽先籃球”的習俗,有的比賽進行到次日凌晨,從天亮打到天黑,也鮮有觀眾離場。但在“村BA”出圈后,原有的球場就因游客增多而導致不夠使用,需要進行改建擴建。這時由各村寨選出的“寨老”和基層社會治理“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中的聯戶長組織的“院壩會”起到了關鍵作用,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村寨的事村寨人說了算,自然就沒有糾紛和矛盾。
不僅如此,臺盤村村民還通過自主協商,與時俱進地把籃球有關條款寫進臺盤村村規民約,出臺《臺盤村籃球管理村規民約》,增強權威性和約束力,確保賽事井然有序,并形成“抽簽選攤位”“不哄抬物價”“不收門票”“停車不收費”等村民共識,“以賽促建、以賽促治”,營造和諧、誠信、安定、有序的辦賽環境。
和以往的普法宣傳形式不同,在“村BA”和“村超”比賽期間,當地以開展“和美城鄉法治教育普及行動”為契機,以法護賽,以賽宣法,通過創新宣傳載體,將法律知識融入山歌、快板、歌舞等表演,并在表演中穿插法律知識有獎問答,增強了法治宣傳鮮活性、生動性,極大地提高了群眾學法積極性。
據統計,黔東南州今年以來組織播放以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常見違法犯罪為主要內容的《以案釋法警鐘長鳴——黔東南州法治警示教育專題片》35840場,累計200余萬人觀看,占常住人口的94%。完成2599場惠及42978人次的“法律明白人”知識培訓,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近年來,依托“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鐵三角治理機制,兩縣都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并逐步探索出屬于“兩江兩村”獨有的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特色亮點。
全社會共辦共治共享
確保賽事安全有序
“就像我們在村子里排練的一樣,大家按秩序入場,不要擁擠,找到位置就坐下來,有什么問題直接找我。”場壩村球隊拉拉隊長帶著本村上百人的隊伍有序入場坐下,沒有絲毫混亂。
在每個“村超”球隊的拉拉隊員中都有這么一名隊長,一般都是村里的聯戶長或網格員,此外他們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安全員。從入場就座、比賽期間的秩序保障,到有序離場,全在他們的“掌握”中。不僅如此,他們還是整個“村超”球場的兼職安保人員,負責所在區域的安保任務,如有任何情況會立刻通知附近的干警。
“像這樣的兼職安保人員,整個球場有上百名,他們既要為球隊加油,也要時刻關注周圍觀眾秩序。正是因為有著眾多的他們,才讓場內為數不多的干警保障近5萬名群眾的安全成為可能。”榕江縣委政法委書記吳昌珍說。
身兼數職的拉拉隊長只是眾多為服務賽事付出辛勤勞動的基層社會治理參與者中的一員。為保障整個“村BA”“村超”賽事順利運行,臺江、榕江兩縣成立賽事組委會,設置綜合協調、后勤保障、現場指揮、賽事組織等9個工作組,先后召開18次會議專題調度賽事籌備,整合公安、消防、衛健、文旅、團委等部門人員,組成專業安保和志愿服務隊伍,全流程開展“賽前預判、賽中穩控、賽后引導”,著力做好組織服務保障工作。
為全力保障賽事現場治安環境安全穩定,公安部門加強警力部署,強化巡邏防控,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充分整合用好警力巡防資源,加強賽場內外人員密集區域巡邏防控,確保賽場社會面和諧穩定有序。
檢察機關聯合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聚焦“舌尖上的安全”,讓群眾吃起來更“放心”;法院干警自發組織免費接送車隊,讓群眾走起來更“順心”;綜合執法局科學布局,合理規劃臨時攤位,讓群眾逛起來更“舒心”;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價格提醒會,讓群眾消費起來更“安心”……兩縣的各級各有關部門抓緊時間充分履職、熱情服務,積極參與到賽事保障工作中來。
有人問現場的“服務人員”,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你們還能堅持多久?一名政法干警思索片刻說:“這是群眾的賽事,只要賽事一直進行,我們就能一直堅持。”
持續的平安建設
出圈的美麗鄉村
“誰的綠色錢包找不到了,快來主席臺拿哈,不要著急走!”比賽結束散場時,廣播里傳出失物招領的聲音。一名游客跑向主席臺,在確認是自己遺失的錢包后感慨道:“這么多人,我都不抱希望了,也沒有找你們,沒想到你們居然主動找我,太厲害了!”
大到上萬元的相機,小到一個水壺,在數萬人的比賽現場,幾乎沒有遺失了找不回來的東西。
隨著“兩村”賽事的爆火,很多離開榕江和臺江,遠赴外省打工的本地年輕人也回來了。在廣州工作8年的小伙劉某今年5月回到臺江,在賽場附近開了一家奶茶店。“很多年前,我們這里治安不是很好,條件也一般,更不用說商機了,為了生活,很多村寨里的年輕人相約外出打工。但是現在治安好了,還有這么棒的機會,肯定愿意回家啊。”
從出臺相關機制到完善網格化管理,從嚴控嚴打到群防群治,10年來,黔東南州各級政法機關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
全州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干群攜手在平安建設的大道上闊步前行。據省統計局測評,2022年
全州人民群眾安全感排名全省第一,人民群眾對政法機關的滿意度也持續保持高位,交上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優秀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黔東南州不斷深化“放管服”工作,強化“貴人服務”品牌,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上門辦”便民利民措施,特別是在“兩村”賽事期間,為新增商戶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同時,黔東南州常態化開展黨政機關大走訪活動,深入了解民營企業遇到的問題和困境,扎實開展“法治體檢”“法律進企業”等活動,全力服務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7月29日晚的
榕江“村超”決賽現場,東風夜放花千樹,星如雨落。記者隨機詢問了一名游客對黔東南州平安建設工作的感受,得到這樣的答復:“我其實不懂平安建設是什么意思,甚至連球都看不明白,但當我走過
榕江這座大橋,看到漫天煙火,人頭攢動,我覺得這就是平安,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