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絡上流行“時間哪兒去了,我們還沒好好享受就老了”,但現在,很多人會問“鹽都哪兒去了?”。
1塊5的標準碘鹽悄然消失了,2塊5、2塊9甚至更高價的各種鹽出現在大眾面前,人們不禁感嘆:便宜的鹽怎么沒了?
鹽巴“升級換代”了,這是鹽業公司的回答。原來的鹽成分中納的成分過高,對人身體有危害,降低鹽中納的成分而“改頭換面”,但價格卻高出原來的一倍。
近日,記者走訪了凱里市北京華聯、佳慧、蘇果、新世紀等多家超市,都未曾發現1塊5標準碘鹽的身影,其貨架上都是低鈉鹽和藻旋鹽,價格為2塊5以及2塊9。佳慧超市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超市已有一個多月沒有1塊5的鹽銷售了,現在都只售賣低鈉鹽。
記者在永樂農貿和金地農貿市場內也未曾發現低價鹽的身影,一個雜貨店老板表示,現在沒有1塊5的標準碘鹽,“因為沒有貨”。[詳細]
“換了包裝,添加一些新元素,就漲價”,面對市民的疑問,黔東南州鹽業公司銷售部包經理告訴記者,因為新品種的鹽成本高,所以價格就貴了。
包經理表示,市面上1塊5一包的鹽因氯化鈉的成分太高,如果食用過量易造成人體血流加快、血壓升高,現在市面上居多的低鈉鹽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也降低了氯化鈉的成分,可以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相對于普通鹽,低鈉鹽制作過程復雜、成本有所增加,因此售價比普通食鹽高。[詳細]
近期,黔東南州12315投訴舉報中心連續接到多起消費者投訴和行政部門反映:市面上很難買到普通食鹽(綠標鹽),只有低鈉鹽和螺旋藻鹽賣,特別是縣里經營戶根本沒有綠標鹽出售,貨源斷絕。
對此,在3月27日電話函告黔東南州鹽業公司進行約談,黔東南州鹽業公司委派銷售部包經理到州工商局消保科行政面談。[詳細]
記者整理近日走訪的情況發現,一方面零售商說去鹽業公司沒有1塊5的標準碘鹽賣,而黔東南州鹽業公司則說他們一直有向零售商出售碘鹽,并告知記者因1塊5的碘鹽利潤不高,零售商不肯出售;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在市場上難尋覓1塊5一包的標準碘鹽,并對高出一倍價格的新品種表示懷疑。
到底是誰動了我們的鹽價呢?眾說紛紜,但最終買單的卻是老百姓,消費者。[詳細]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暉則提出,政企分開、完全市場化是鹽業體制改革的方向。
余暉說,鹽業專營曾經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但現在占稅收比例已經微乎其微。食鹽生產加工并無太高技術要求,民營企業有能力生產安全合格的食鹽。政府應當從生產者逐漸向監管者的角色轉變,放開鹽業產銷的限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