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熊誠 陳丹)11月20日,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記者到達丹寨縣長青鄉排中村時,天已近暮色。在村頭公路邊的一戶農家小院里,幾個農村婦女還在緊張的忙碌著,在她們身旁,井然有序的擺放著一堆堆洗好的胡蘿卜。
據村支書潘萬紅介紹,自2002年村里通了公路后,種、養業得到了很大發展。
眼下,胡蘿卜又到了收成的時候,家家戶戶正忙著清洗收上來的胡蘿卜,準備賣個好價錢。“這在以前可不敢想喲,即使豐收了,菜也運不出去,全靠肩挑背馱,一天還賣不了一擔菜,別說賺錢了,連成本都不夠。”潘支書一說起過去就感慨不已。
提起通村公路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潘支書滔滔不絕:“好處可多啰,以前村民不敢多種菜,怕運不出去,爛在田頭,現在都是車子到村里來收,家門口就賣了,可以放開膽子種了。以前賣豬,一頭100公斤重的豬要請4個壯勞力抬到城里,光請吃飯都要花幾十塊。現在賣豬,有豬販子到家門口來收,一手交錢一手交豬,省事多了,價錢還要高一些。現在村民去趕場都是坐車去。”
據介紹,近幾年排中村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目前村民人均收入近2000元。下一步排中村準備建蔬菜基地,興辦農家樂,致富的美好藍圖正在逐步實現。
“有路了,就是不一樣。”丹寨縣的揚武鄉基加村村民楊秀和告訴記者,現在路通了,有盼頭了,以前辛辛苦苦走幾個小時的山路挑出去的大米每公斤才賣1.2元,現在有人到村里來收每公斤能賣2.2元,豬肉價格每公斤也比以前要高4塊錢。基加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邊遠貧困山村,這里的農民祖祖輩輩都是過著肩挑背馱的日子,生活在貧困線之下。令楊秀和沒想到的是,今年7月底才完工的通村公路,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就已經改變村里人的生活。
據悉,目前丹寨縣已修通村級公路80條362公里,全縣161個行政村已有135個村通公路,通車率為83.85%。村級公路的修通,不僅解決了農民出行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結束了邊遠村寨村民肩挑背馱的歷史,農產品也可轉化為商品,農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生活也在不斷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