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手機輻射影響懷孕實驗鼠后代大腦
新華社 倫敦3月15日電手機輻射的安全性一直廣受爭議,一項利用動物模型來探討這個問題的最新研究顯示,懷孕實驗鼠如果遭到手機輻射,其后代的大腦會受影響而出現多動癥等。但是,許多專家表示這一結論不能簡單地外推到人類。
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一期刊登論文說,美國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將33只懷孕母鼠暴露在手機輻射下,手機就放在它們生活的籠子外面。手機保持不間斷通話狀態17天,對實驗鼠來說這幾乎就是它們的整個孕期。
結果顯示,這些實驗鼠所產下的后代與在通常環境下生活的實驗鼠的后代相比出現了多動癥、焦慮和記憶力下降等癥狀。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幼鼠大腦中前額皮質等部位神經元的發育受到了手機輻射的影響。
參與研究的耶魯大學教授休·泰勒因此認為,人類可能也會受到類似的影響,手機的大范圍使用可能是兒童多動癥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許多專家持反對意見,比如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卡佳·魯比亞教授就此發表評論說,簡單地把這項結果外推到人類是“聳人聽聞和沒有根據的”。
這些專家的理由包括:實驗鼠和人類的生理構造相差很大;對兒童多動癥發病率是否上升以及其原因也還存在爭論等。
而且實驗的情形是極端的,實驗鼠的身體比人類小得多,就它們的體積來說,手機輻射強度相當大;實驗鼠在十幾天的孕期中接受了不間斷的輻射,而人類孕期長達9到10個月,也不會這樣不間斷地使用手機;實驗中手機離懷孕母鼠的距離太近,而人類打電話時手機離胎兒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