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從容抗災大紀實
楊小剛
當2008新年的鐘聲敲響以后,盡管早已進入冬季,但黔東南這顆鑲嵌在祖國西南的一顆明珠,這片古老、神奇而美麗的世界返璞歸真的旅游勝地,一個以杉、松和常綠喬木等森林植被為主的苗嶺依然是那么蒼翠。臨近元月中旬,接連兩天火紅的太陽,近20℃的氣溫,仿佛將人們從并不寒冷的冬季拉回到了春末夏初,許多人紛紛脫掉了冬裝而改換成春裝。然而,剛進入元月中旬不到兩天,忽如一夜朔風來,千樹萬樹冰花開,一股來自北方的寒流從北到南迅速襲擊了整個苗嶺,寒流奔襲、凍雨遍布,氣溫竟從幾天前的20℃驟降到0℃以下。傾刻間,人們經歷了寒暑兩個季節(jié)的劇變;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瀅瀅冰凌起。一場五十多年未遇的特大雪凝災害無情地降臨在整個苗嶺山區(qū),一時間大地冰封,蔥蘢的苗嶺一片雪白,一切籠罩在白色之中。
——1月14日,全州發(fā)出了道路因凍雨結冰的黃色預警公告。
——1月15日,在發(fā)布道路結冰橙色預警公告的當日,凱里一位老人和青年分別在行走途中因道路結冰摔倒而身亡,成了黔東南雪凝災害的最早受害者。
——1月16日,黔東南境內因雪凝加劇,部分公路結冰不能通行,直接危及到公路交通。
——1月19日,道路結冰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公告公布,因持續(xù)低溫凍雨造成的冰凍進一步加劇,不但自治州境內的凱麻、凱玉高速公路及過境的國道、省道全線關閉,就連縣道、鄉(xiāng)道也不能通行。僅在三穗、劍河、臺江三縣的凱玉高速路段截止在1月20日就滯留汽車570多輛、旅客2700多人。與此同時,各地滯留的學生、民工超過了數萬人,境內的公路交通已陷入癱瘓。
——1月21日,黔東南全境由于低溫、寒風、凍雨及雨夾雪的輪番侵襲,拇指大小的高壓輸變電線變成了猶如成年人胳膊般粗的冰凌。支撐高壓線的鐵塔不堪重負而倒塌,導致凱里南部電網三條110KV輸電線路中斷供電,造成了全州大面積停電。這是繼1月19日黎(平)、從(江)、榕(江)發(fā)生電力中斷后,又有三穗、天柱、錦屏、雷山、丹寨等5個縣全面停電,至此,因雪凝造成停電的縣多達8個,涉及了全州60%以上的人口和地域面積。
——1月29日,由于矗立于山間的部分高壓線鐵塔及水泥高壓電桿相繼倒塌,引起了大量的線路故障,不但使黔東南15個縣停電,而且造成滬昆鐵路黔東南段供電全線中斷,至此,黔東南交通已全部陷于癱瘓……
這是一場從1952年至今56年來,黔東南遭受的特大雪凝災害!
電力告急!交通告急!人民群眾生活告急!
面對日趨嚴重的自然災害,黔東南州各級黨委和政府臨危不懼、處險不慌、從容應對,采取了抗雪凝、保民生的一系列切實措施,確保了人心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安定。
當1月15日在凱里因凝凍路滑導致一老人和一青年摔倒而死亡后,一種不祥的預感頓時籠罩在人們心中。黔東南州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對此格外重視,在對有關氣象預報資料進行分析后,他們認為,這可能不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它預示著一場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災害即將來臨。就在州氣象部門連續(xù)發(fā)布道路結冰的黃色、橙色預警公告后,黔東南州人民政府于1月16、17日連續(xù)召開了兩次緊急會議,研究部署特殊氣候狀況下交通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工作。1月18日,遠在省城貴陽參加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州委書記廖少華、州長李飛躍等領導同志在得知凝凍災情日趨嚴重后,立即用電話分別作了指示,要求在家的同志采取應急措施,及時做好相關救災救助工作。1月19日,在道路結凍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公告發(fā)布后,根據廖少華、李飛躍同志的意見,州人民政府再次召開抗災救助專題會議,及時啟動了《黔東南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黔東南州處置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在州、縣及時啟動自然救助應急預案的同時,全州從州到縣(市)至鄉(xiāng)(鎮(zhèn))的“應急辦”相應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形成的抗災搶險工作機構網絡全面鋪開。盡管工作部署得這么細致,但遠在省城貴陽參加省人代會的州委書記廖少華、州長李飛躍仍放心不下。1月23日,州長李飛躍不得不在會議期間請假,冒險趕回凱里,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對抗災和救災工作作了更為具體和細致的安排。會上,一個以州長李飛躍任組長,副州長張仕福任副組長、安監(jiān)、公安、交通、公路、民政、衛(wèi)生、工商、物價、氣象、交警、消防、高管處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黔東南特殊氣候狀況下救援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業(yè)務,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明確了工作職責,為抗災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也是在23日這天,中共黔東南州委以黔東南黨通[2008]1號文件向全州下發(fā)了“關于動員全州全體共產黨員和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投身當前雪凝天氣抗災救災工作的通知”,號召全州共產黨員要在這場五十多年未遇的特大雪凝災害中,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抗災救災工作為已任,積極行動起來,立即投身于當前的抗災救災工作,齊心協(xié)力,不怕困難,為全州抗災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州人民政府的精心安排,充分發(fā)揮了各職能部門、組織機構的工作潛能,保證了工作的有序進行和深入開展。
州委發(fā)出的號召,進一步鼓舞了全州廣大黨員、干部及全州人民抗災救災的信心和斗志。
全州上下眾志成城,組成了一支400多萬人的抗災救災隊伍,形成了一股堅不可摧的抗災救災力量。
多少個夜晚,州應急指揮中心燈光通明,忙碌著指揮者的身影,這里是全州搶險救災的中樞,這里聯(lián)系著3萬多平方公里的每一個角落,牽動著440多萬苗侗兒女的每一根神經……
“請三穗報送最新情況,你縣對滯留旅客是否進行了安撫慰問?滯留車輛是否得到疏通?……”“請供電部門報送最新進展情況,斷電搶險的線路在哪個位置……”“……”
交通是聯(lián)系內外的紐帶,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局的重大影響。為確保行車安全,安撫滯留旅客的“戰(zhàn)斗”首先在凱玉高速公路和貴新高速麻江段打響。三穗、臺江兩縣境內路段到18日共滯留汽車370多輛,滯留旅客1360多人。貴新高速公路麻江段滯留各類車輛1000多輛,旅客數千人。由于滯留時間較長,許多旅客、駕駛員所帶的錢已用完,生活出現困難,情緒十分激動的旅客促使駕駛員欲強行沖關上路。為保障旅客和駕駛員的安全,防止事故和事件發(fā)生。三穗、臺江、麻江三縣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時趕到現場進行疏導和勸解,并組織人員送去了水和食品等物資進行安撫和慰問。三縣縣政府在救助滯留旅客初期工作中,共投入數百人參與公路滯留車輛和旅客的搶險救助,投入用于購買方便面、饅頭、包子等食品和礦泉水的資金7000多元。由于雪凝持續(xù)的時間過長,各地根據天氣變化的情況,按照州里的統(tǒng)一部署,采取撒工業(yè)鹽、細砂石和機械除冰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在一定時間內陸續(xù)疏散和放行過境車輛,對緩解交通的壓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從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到縣道、鄉(xiāng)道,從縣城到鄉(xiāng)鎮(zhèn),公路線上,一支擁有工人、農民、軍人、干部、職員、城鎮(zhèn)居民等各行各業(yè)人員參與抗災搶險大軍日夜奮戰(zhàn)在千里公路線上。他們揮鋤破冰、鋪砂、揮鏟除雪、撒鹽,由數十人到數百人,數百人到數千人,到數萬人……這支大軍日趨壯大,形成了千里保暢通、萬馬戰(zhàn)猶酣的壯觀場面。僅凱里公路局從1月中旬至月底的半個多月時間內就投入上萬人次參與公路的除冰和防滑,投入資金約350萬元。全民總動員、萬人共參與,為道路的車輛通行、旅客的輸送、物資的運輸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使受困的上萬輛車輛、數十列列車和20多萬(包括學生、旅客、打工人員等)滯留人員逐步得到疏通和輸送。
為保證特殊氣候條件下的醫(yī)療救助,黔東南在道路結冰,通行受阻,旅客滯留的第一時間就成立了全州醫(yī)療救援工作領導小組,并迅速抽調有關醫(yī)務人員組建了9個巡回醫(yī)療隊和1個醫(yī)療救助站。無論在車站,還是在旅店;無論在滯留的列車上,還是在滯留汽車的公路旁,到處可見白衣天使們熟悉的身影。哪里出現病人,他們就在哪里出現,哪里有危難,他們就奔向哪里。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1月18日,當320國道臺盤大橋處發(fā)生4死5傷的重大交通事故時,臺江縣巡回醫(yī)療隊的20多名醫(y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驅車施救,使5名重傷員及時脫離了生命危險。從雪凝災害的發(fā)生到1月20日,白衣天使們就巡診病人496例,收治入院11人,發(fā)放醫(yī)療藥品價值達15900元。
電力是促進地方建設的生命線,維系地方經濟的命脈。1月19日,電力搶險救災激戰(zhàn)率先在黎(平)、從(江)、榕(江)三縣境內打響。按照州委州政府保電力、保暢通的要求,黔東南電力戰(zhàn)線進行全體總動員,派出搶修隊伍奔赴搶險現場。隨著凍雨持續(xù)、雪凝加劇、電桿倒塌、電力中斷、停電面大的連續(xù)沖擊,全州電力部門已是傾巢出動,冒著凍雨,頂著寒風、行進在千里電力線路上,出沒在崇山峻嶺中,攀爬在高高的鐵塔上,進行除冰、結線、搶修。凱里供電局還將女同志組織起來,成立了全州第一支女子電力線路巡查隊,為凱里境內電路故障的及時搶修贏得了時間、減少了損失。當1月25日下午因冰雪導致全州供電中斷,造成全州境內的黔桂鐵路和滬昆鐵路18列列車停運后,全州電力部門全體職工連續(xù)奮戰(zhàn),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于當日下午搶修完畢并恢復了供電。然而,五十多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災害畢竟是無情的,持續(xù)的凍雨仍在肆虐,盡管電力部門的職工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努力,但矗立在崇山峻嶺中的鐵塔、電桿因不堪冰凌的重負而不斷倒下。因為斷電,不僅鐵路癱瘓,而且全州16個縣市已有15個縣停電而漆黑一片,僅存凱里城區(qū)這片“孤島”的時隱時現的燈光。雪上加霜,更著風雨,因電煤無法運進,僅存凱里電廠一臺機組在勉強支撐。不得已,州委、州政府在提出進一步加快電力搶修措施時,又在關閉耗能大戶用電的措施上,再次關閉了部分耗電的生產企業(yè)。為首先保證人民群眾生活用電、節(jié)約用電的同時,并向省里發(fā)出解決電煤供應的緊急報告。由于緊急搶修電力線路設施,使人們生活用電逐步得到了恢復,這為進一步安定人心、穩(wěn)定大局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物資供應是民生之根本,涉及人心的安定和社會的穩(wěn)定。自1月中旬因雪凝造成交通中斷、大面積停電以后,一度出現了某些生活物品搶購的現象。因停電、平日幾毛錢一支的蠟燭驟漲到了5元,平日里不到兩元一斤的木炭竟升至10元。因照明用的蠟燭缺貨,連香紙攤上供祭祀用的紅蠟燭的價格也迅速飆升。一時間,豬肉、蔬菜的價格也逐步上揚。州委州政府迅速要求物價部門予以干預,及時出臺了在自然災害期間涉及人民生活食品的最高限價,從而平抑了物價。為保證人們生活物資的需要,州委州政府指示有關部門在恢復公路通行的前提下,確保涉及人們生活的農副產品綠色通道的優(yōu)先通行。雖然持續(xù)的凍雨、雪凝災害給全州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全州縣級以上城市食用油、食品、蔬菜、豬肉、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基本正常。
支援和幫助是社會主義道德觀的體現,是鼓舞人們戰(zhàn)勝雪凝災害的精神支柱。黔東南盡管遭受到了半個多世紀以來不遇的特大雪凝災害,但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州民政部門全體人員奮戰(zhàn)在訪寒問苦的第一線,查災情,送溫暖,向廣大困難群眾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全州民政部門及時發(fā)放了救濟款物,以解決災民冬春期間的口糧、衣被、取曖等基本生活困難,對低保戶下?lián)芰说捅YY金。截止1月26日,全州已發(fā)放冬春救濟款1210萬元,冬春救濟糧1527.27噸,共救助17.76萬人;發(fā)放冬春救濟衣被48.69萬件,共救濟困難群眾10.4萬人;另外還投入滯留人員救助資金809萬元,共救助困難群眾24萬多人。
與此同時,各地各單位響應州委、州政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號召,從物資更從精神上支持了受災最重的人群和地區(qū)。1月29日黔東南州委宣傳部率先在州直黨政機關中發(fā)起了“抗災救災獻愛心”捐贈活動,緊接著共青團黔東南州委、黔東南州委組織部也陸續(xù)開展了募捐,形成了黨政機關捐贈的第一輪沖擊波。也是在29日,地處自治州西部的丹寨縣在得知凱里市蔬菜供應緊張后,縣委、縣政府調集車輛向凱里運送了20噸蔬菜。凱里市委副書記敖瓊激動地說,蔬菜有價情無價,真誠地感謝丹寨縣對凱里的支持!在黔東南州,單位對單位、縣與縣的對口支援此起彼伏。
黔東南遭受這半個多世紀以來龍去脈最慘烈的一場雪凌災害,成為南方受災最重的地區(qū)之一。1月23日,中央電視臺在當晚的“焦點訪談”節(jié)目中專題電話聯(lián)線采訪報道了黔東南的受災情況。一時間,黔東南遭受特大雪凝災害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震驚了北京。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從1月下旬以來,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工商總局市場司、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中心、中共中央直屬事務管理局服務接待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雜志社、中共中央馬列菱編輯部、北京海淀區(qū)政府等單位紛紛給黔東南發(fā)來慰問信和慰問電話。中組部考評中心牛宏偉司長在得知黔東南受災后,毅然將他剛剛獲得的先進個人獎金1000元捐給家鄉(xiāng)災區(qū)人民。
1月底,中央專供黔東南的救災物資抵達凱里,與此同時,黔西南州、遵義市等兄弟州市捐贈物品也陸續(xù)抵達凱里,其他一些地區(qū)滿載著深情厚誼的捐贈物資也正在啟運……
在這50多年來不遇的災害面前,在這凍雨肆虐、大地冰封最困難的日子里,友誼和支援成了真情,成了嚴冬里熾熱的火焰,她能凈化心靈、彰顯品格、崇現高尚、融冰化雪!
領導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是黔東南恢復生產再建家園的精神動力。在黔東南雪凝災害日趨嚴重的日子,黨政主要領導同志剛好在省城貴陽參加全省人代會,這次會議是全省換屆選舉的一次重要會議,涉及到省政府人員的變動和組成。黔東南黨政主要領導人雖在會上,但心卻在家里,面對日趨嚴重的雪凝災害,面對不斷傳來黔東南交通癱瘓、供電中斷的消息,他們心急如焚、坐臥不安。作為地區(qū)領導,保一方平安、發(fā)展一方經濟是其天職。如今“家”中出事,他們能靜下心來開會呢?在“兩難”之中,他們只能通過電話指示在家的領導作好應急部署。但電話指示畢竟不如現場指揮那么具體。不得已,州長李飛躍冒著履冰的危險在會議中途趕回凱里作出詳細安排。在全省人代會結束后,黔東南州主要領導迅速趕回凱里,于1月29日上午召開了全州雪凝天氣災害應急處置工作調度會,會議明確表示要分輕重緩急、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燃煤、燃油、液化氣、蔬菜、柴油、棉衣棉被等關系民生的物資緊缺問題,通過積極的抗災救險,通過加強協(xié)調應急措施進行處置,確保要害部門以及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隨后州委書記廖少華、州長李飛躍、州人大主任羅亮權及其他州四大班子的領導分頭頂風冒雪深入到抗災的第一線進行調研和指導工作,在一處電力鐵塔的創(chuàng)修現場,廖少華同志不但仔細了解了電力搶修工人的現場搶險情況,還詢問了工人們的生活和休息情況,書記的關懷使在場的工人深受感動!
無論是在電力搶險的山頭還是在冰雪封凍的路旁,無論是在人流涌動的車站還是在人員稀少的民房,在雪地上,在公路旁,到處都下了當地黨政領導的腳印,他們帶去的不僅是慰問,更是關懷;不僅是話語,更是力量。在大災之年更加體現了黨群、干群關系的密切。密切形成共識,密切形成力量,它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能融化千百里冰凍,能喚回苗嶺的春天,能奪取抗災救災的最后勝利!
雖然雨還在下,雪還在飄,但這僅僅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