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蝶之路——雷山縣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觀察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這里的每一支歌曲都讓你沉醉;這里的每一縷風情都讓你神往!
苗族歌手阿幼朵的一曲《有個地方叫西江》唱得人蕩氣回腸;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到西江苗寨的一句“用美麗回答一切”,勾起人們向往的地方。
在這里,西江夜景,青瓦樓欄,民族歌舞,銀飾產品,苗家美食,無不讓每一位游客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雷山縣接待中外游客由2000年1.2萬人次到2009年的138.7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萬元突破到2009年的5.34億元。
可謂是“新風一夜吹苗鄉,破繭成蝶展翅飛”。
是什么讓雷山旅游發展勢如破竹?是什么讓游客如此癡迷雷山?
思路:在個性中求發展
在共性中求生存,在個性中求發展。這是2001年,旅游產業發展起步時,該縣領導決策層高瞻遠矚對雷山縣旅游發展定的調。
雷山縣苗族居住占83%,譽稱為“苗疆圣地”,擁有世界獨——無二的露天藝術館——西江千戶苗寨,國家級森林公園——雷公山,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郎德苗寨,世間僅有水上糧倉—新橋。苗族古歌、苗繡、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苗族蘆笙制作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苗族蘆笙舞、苗族銅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織錦技藝、苗醫藥、苗年等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就是一顆顆原生態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該縣按照“一山兩寨一線一中心(雷公山、西江千戶苗寨、郎德上下寨、巴拉河沿岸村寨一線、縣城旅游服務中心)”發展方向,堅持“大生態、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發展思路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大眾參與”發展機制,并設立100萬元的旅游發展基金,針對交通等旅游設施滯后的實際,累計投入6億元加大以交通、城鎮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以西江5A級景區為核心的旅游環路1119.3公里,解決旅游走回頭路問題,修建星級賓館或酒店8個,接待能力大為提高。先后投入5400萬元建成銀飾剌繡創新中心和對縣城房屋進行“穿衣戴帽”民族文化傳承工程。獨具民族特色的城鎮建設猶如身穿苗族盛裝的少女婀娜多姿、楚楚動人,成為旅游文化發展的新亮點。
2008年春,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到雷山調研時,對雷山縣城建設給予大加贊賞。他說:“雷山的城市建設是貴州新時期城市建設的典范和樣板,具有“歐洲小城”的風格,又有別于歐洲小城建設的藝術。”
模式:以辦節促進發展
發展旅游的目的,就是讓外界了解雷山,把游客引入雷山。為此,雷山縣以辦節嘗試,從2001年開始堅持每年舉辦大型的苗年文化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國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中國苗族文化中心”等品牌逐漸打響,雷山開始被世人所識、所想、所愛。該縣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萬人次到2008年的10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萬元到2008年的2.51億元。這充分說明,以辦節促旅游發展模式取得了成功。
2008年,對于雷山15萬各族人民來說,是值得驕傲的一年,2008年北京奧運圣火在郎德苗寨傳遞,鑄就世界最精美的鄉村奧運圣火旅游線路。緊接著,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在西江千戶苗寨舉辦,
該縣趨勢投入8000多萬元把西江苗寨打造成5A級景區,“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云南看麗江,貴州看西江”成為頂呱呱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住苗家吊腳樓、體苗族歌舞、購苗族銀飾、品苗家美食、觀西江燈光夜景”等鄉村旅游品牌也聲名鵲起,雷山成為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體驗原生態苗族文化的大本營。正如高級國際商務策劃師馮禎祥所說:“奧運圣火把雷山品牌打到全球去,讓全世界都知道世界最美的郎德苗寨,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讓西江走遍天下,成為天下西江,這是花幾億都換不來的轟動效應。”
2009年,“中國苗族銀飾之鄉”、“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的小城”、“中國最具魅力旅游縣城”等相繼落戶雷山。
該縣旅游文化產業帶動了農家樂、民族工藝品加工業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該縣發展農家樂達318戶,就地解決農村就業3000人;從事銀飾、刺繡等民族工藝品加工店達5500多戶,從業人員達1.6萬人,年創產值近1.3億元;建成茶葉旅游產品基地5.5萬畝,2009年茶葉產值實現2171萬元。
未來:保護中開發 傳承中發展
挖掘民族文化內涵不足,景點少,看點少,游客兜留時間不長,旅游文化產業鏈尚未形成,旅游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這是目前雷山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中需要面對的現實。
雷山注重在保護中開發,在傳承中發展,著重打好民族文化和城鎮旅游文化兩篇大文章,把旅游發展成為持續、生態的朝陽產業,打造成世界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著重加快圍繞打造蚩尤文化園為核心的旅游景點和設施建設,著力實施“雙十”工程。即民族文化發展“十個一”工程是:建立一個 “多彩貴州”音樂創作和攝影采風基地;打造一臺最具雷山特色的原生態苗族文化歌舞;建設一個原生態苗族文化傳承基地;建立一個原生態苗族文化產業園;創作一批原生態苗族文化文藝作品;保護一批原生態苗族文化代表性建筑工程;建設一座中國苗族博物館;建設一個中國苗族文化博覽園;舉辦一屆中國苗族刺繡、苗族服飾大賽;舉辦一屆中國苗歌、苗舞大賽。旅游發展“十個一”工程是:辦好一個“中國·貴州·雷山苗年”節;建設一座中國最具魅力的旅游縣城;建立一個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搭建一個原生態苗族工藝品加工基地和交易平臺;打造一座中國苗族文化圣山和世界旅游名山;建立一個全國高山戶外運動和競賽營地;建立一個國家保護動物、植物研究、繁殖和培育基地;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雷公山”茶文化節;建設一個茶葉批發交易中心(市場); 打造一個國家森林休閑度假、避暑療養的旅游勝地,實現雷山旅游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2010年3月22日,上海世博會公眾論壇在西江苗寨舉行。讓我們看到,用發展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產業,來助推城鄉一體化進程是完全可行的一條路子,這也必將給雷山旅游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新一輪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