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黨建工作基礎 凝心聚力促發展
創業帶富:引領群眾增收致富
2006年,州委、州政府針對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人口文化素質低和生產力落后的實際,部署了以提高黨員群眾素質為根本、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的農村“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并要求各級各部門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強力推進。目前,全州共整合2.4億元投入農村“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為農村黨員和群眾協調致富項目13525個,培訓農村黨員和群眾186.4萬人次,以農村家庭為單位的創建率達到了80%以上,農村80%以上的農民掌握了1門以上適用技術,連續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全州涌現出“丹江銀球茶”、“卡拉鳥籠”、“牛大場中藥材”、“宣威藍莓”、“平善寶石”、“戲勞羅漢果”、“陽溪香桔”等一批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形成了“一戶一業、一村一品、一鄉一特”的發展格局。
2010年,按照“打造100個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示范點、扶持1000名黨員示范戶、帶動10000戶農民實現增收”的目標,把農村“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作為黨員群眾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與農村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有機結合起來實施,提升了農村黨員創業帶富和扶貧脫困的效果。目前,全州培育創業帶富示范戶2807戶9993人,帶富群眾14498戶42107人,已明確施秉縣、天柱縣、麻江縣為全省試點縣。同時,把打造創業型農村黨員隊伍作為基層黨建的重頭戲,大力實施“創業型農村黨員”工程,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瞄準農村思想開放、思維活躍的“田秀才”、“土專家”、“小老板”等群體,加大教育引導和組織關愛力度,把他們凝聚到黨組織周圍,動態建立了近9000多人的“創業型入黨積極分子庫”。另一方面,加大創業型農村黨員培養力度,把15000多名黨員培養成了致富能手,把2649名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了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創業發展型”黨員占80%。
健全機制:激勵村干干事創業
2008年以來,全州各縣(市)連續幾次調整提高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村干部報酬,村干部報酬采取“基本工資+績效報酬”的方式,讓村干部每月能夠領“獎金”。目前, 全州村(社區)干部報酬提高到每人每月最低800元以上,每個村(社區)運轉經費達到10000元以上,其中最高的錦屏縣達到每人每月1000元。
在加強村級陣地建設方面,全州自2007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06億元,新建和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901個,占全州行政村總數的57.54%。目前,全州村村都實現了有活動場所的目標,面積都在90平方米以上,多數村辦公房功能配套、設施齊全,建有會議室、黨支部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計生服務室、遠程教育室、治安調解室、便民利民服務站、圖書閱覽室等,成為了方便群眾辦事的“服務中心”和群眾開展活動的“文娛中心”。
近3年來一系列激勵保障新機制的出臺和新舉措的實施,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大大激發了農村能人競選村干和干事創業的熱情,實現了村干部由過去的不愿干、推著干、哄著干,到現在的搶著干、主動干、比著干的轉變。在第八屆村(居)“兩委”換屆選舉中,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特意返鄉參選,還有部分高校畢業生主動到村參加競選。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和高校畢業人員中,已經有475人當選為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村干職位由過去的“苦差事”變成了現在的“香餑餑”。
創先爭優:彰顯基層黨建作用
州結合黔東南實際,積極創新活動載體,以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跨越發展為目的,在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廣泛開展“創先爭優•十萬黨員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著力引導各級黨組織組建各類黨員志愿服務隊伍,開展以走進農村、服務農民,走進社區、服務居民,走進學校、服務師生,走進企業、服務發展,走進社會、服務和諧為內容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全州共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3586支,有133382名黨員加入了黨員志愿隊伍,黨組織和黨員共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15776次,為基層和群眾提供服務244367人次,為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83881件,協調解決資金8673.31萬元,幫助建立黨員示范基地585個,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11595期,培訓群眾411815人次,幫助困難學生40584人次,幫助企業組建黨組織13個,廣大黨員參加救災搶險38398人次,為災區捐款捐物折合現金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