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寨鄉打造"三大產業"引領鄉域經濟穩步發展
南寨鄉依托資源優勢,傾力打造中藥材種植產業、庫區養魚產業、香豬養殖產業“三大產業”,引領鄉域經濟穩步發展。
打造中藥材種植產業。南寨鄉位于雷公山脈腹地,自古以來以盛產中藥材而聞名,中藥材種植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了引導農民種植好中藥材, 2009年以來,南寨鄉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誠邀施秉縣牛大場鎮中藥材植專家白洪發到南寨鄉試種太子參和白術喜獲成功。為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種植,南寨鄉今年計劃在全鄉范圍內大力推廣,種植以太子參、白術、金銀花等到為主的中藥材。去年8月份以來,組織三批村干及計劃種植中藥材農戶共70余人(次)前往施秉縣牛大場鎮取經借寶。同時,召開3次藥材種植培訓會,聘請白洪發作為該鄉種植中藥材的長期技術顧問,對該鄉中藥材種植中的選地、購種、栽培、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銷售等全程進行指導。同時,采取協會+種植戶、“集體與個人”和土地流轉等形式,黨員干部示范帶頭種植中藥材,在柳社、九社、懂達、岔路、展萊等村建立土地開展中藥材種植經濟區。今年已落實金銀花種植面積200畝,太子參近1000畝,白術150畝,目前中藥材長勢良好,預計年內中藥材種植收入600余萬元。明年力爭建成黨福、下友、烏油三個中藥材(太子參、白術、金銀花)種植示范基地500畝,到2015年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
打造庫區養魚產業。三板溪電站下閘蓄水后,南寨鄉是劍河縣境內仰阿莎湖庫面最長的鄉鎮,全長 50公里,全鄉18個村,50%以上的農戶依水居住,并且有南包溪等四條淡水溪流注入,水質良好、庫岔湖面寬擴,形成了水上無公害漁業養殖的 “黃金地”,適宜飼養鯉魚、草魚、大頭魚、鯰魚等20多種生態魚種。南寨鄉抓住這一增收平臺,著力打造南寨原生態河魚品牌,積極引導群眾走傍水吃水的致富門路。從2007年開始,鄉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組建水產養殖領導小組,組織駐村干部深入仰阿莎湖沿岸的村寨廣泛動員群眾籌集資金發展網箱養魚。柳寨村村民李金發與貴陽網箱養魚技術員何稼霖合資在南寨鄉柳寨村松堆(地名)發展網箱養魚,建有網箱600余口,部分成魚已上市銷售,產品遠銷凱里、貴陽、重慶、四川等省內外市場,年收入50余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該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和示范戶的帶動下,目前該鄉已有柳寨、南包、反皓、白返、繞慶等8個村200戶從事漁業養殖,形成了南包——南大——白水溪——柳寨為線的漁業高箱養殖長廊。累計投入資金達1000多萬元,建成養殖面積 9000平方米,建成高、中、低各類網箱3000多個,預計年總產值可達2000多萬元。到2015年,全鄉庫區養魚達到500畝5000箱以上。
打造香豬養殖產業。南寨鄉是劍白香豬的發源地,劍白香豬經山區少數民族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高純度而不易退化的特點,具有體型矮小、遺傳穩定、行動靈敏、耐粗飼和抗病強等特點,其主食為野生植物,以其特有的肉質細嫩、味道鮮香、無污染,是具有保健食療作用的純天然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南寨鄉積極引導和帶領農戶發展劍白香豬養殖,并引導養殖農戶成立香豬養殖合作社,讓群眾自己把握好飼養和市場。目前,全鄉飼養80頭以上大戶2戶,飼養20頭以上示范戶5戶,5頭以上農戶150戶,全鄉共有香豬存欄4000多頭,預計到2011年末共出欄3000頭,創收500余萬元,600戶2000余人從香豬養殖中受益。到2015年,全鄉香豬出欄達到10000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