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無手續河堤上"種"房 遭強烈反對(圖)
平面橋
姊妹街不少建筑種在河堤上
位于臺江縣臺拱鎮(城關)交夢溪邊的臺江縣姊妹街開發項目已經啟動,這本是大好事,但開發商在未取得水利審批手續的前提下在河堤邊上“種”房,跨河建了三座平面橋,結果引發了當地群眾的不滿。“這人人為設置防洪障礙,一旦洪水到來,那怎么得了。”當地一位村民說。
防洪堤上“種”了三座橋
姊妹街兩端分別連著湖南街和苗疆大道,近日記者從湖南街進入,首先看到一座跨河而建的"水泥平面橋",長20米左右,寬8.7米,與河床底部的長度則只2.25米。
而在水泥平面橋的旁側,也就是交夢溪的南岸,是一棟已種了一層樓的樓房。記者注意到,盡管該樓房未跨河而建,但它的一個角落“懸空入侵”河道,其中最長的入侵段面有1米左右。
記者繼續朝前走,路途看到了不少種在河堤上的樓房的工地。行走至500米左右處,發現一座規模更大的水泥平面橋,它長40米左右,與河床底部的距離也2.25米左右。"建這么長的橋,萬一漲洪水,必定會成為障礙,那后果不堪設想。"臺拱鎮臺拱村的老支書王家壽說。
整個姊妹街長約800米,其中建在河堤上的樓房不少,其中,位于姊妹街與苗疆大道交界處的一棟樓房還是跨河而建,騎在河道上,臺拱鎮的村民援用流行詞匯稱之為"最牛在建房"。
“修這樣的工程無異于殺雞取卵”
村民說,姊妹街開發項目是在今年9月份左右啟動的,從一開始就遭致臺拱鎮臺拱村村民們的反對,主要的原因是如此的開發侵占了河道,不僅違反了我國水利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而且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它威脅到的,是整個臺江縣城的安全"臺江市民邰先生說。
王老支書說,這交夢溪現在看起來很溫順,但漲起洪水來,它就不是省油的燈了。2007年,發了一次大水,淹沒了湖南街,包括幾百米開外的秀眉廣場也被淹了。"以前的河道比現在暢通,都還要發生災害,現在人為在河堤設置障礙,那以后一旦受災,情況就更加嚴重了,這讓我們很擔憂。"王老支書說,他認為開發這樣的項目無異于殺雞取卵。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姊妹街所在區域是臺江的"核心區",這里不僅有大量民宅,縣四大班子以及法院、檢察院等諸多單位也在這一帶。其中,縣委與姊妹街的一些在建建筑比鄰,工作人員在兩棟樓之間相互打招呼都能聽見。
開發商未取得水利審批手續
在對有關單位和部門進行采訪時,記者首先找到了姊妹街項目的開發商貴州某房產公司,但該公司負責人不在,接待的工作人員因有顧慮不愿接受采訪。
在臺江縣水利局,局長熊仕學介紹了相關情況。他說,交夢溪河堤是2003年開建,設計泄洪能力為二十年一遇,但動工后由于缺資金等原因,并未一次性完工,持續了好幾年。2007年交夢溪發大水不假,但系其中出現一個缺口所致,后來,這缺口已被清理。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修建各種建筑物必須經過當地水利部門審批同意,就此,熊仕學說,姊妹街的開發涉及河道管理范圍,且需要審批的項目尚未取得水利部門的批文。"在召開項目會議的,我們水利部門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求確保河堤泄洪能力,當時,我注意到圖紙上是沒有跨河而建的建筑的,但前不久卻出現了,這事我們已給開發單位下發了整改通知。"熊仕學說,此外,就開發施工單位在河道上架設“平面橋”的行為,水利局也一并下發通知進行了“干預”。
此外,在采訪中,記者詢問開發商在河堤上“種”房和修建“平面橋”的行為是否影響到交夢溪泄洪能力時,熊仕學局長說,那需要進行專業計算才能下結論。
“我們在進行項目規劃設計時,要求施工方注意確保交夢溪的防洪能力,開發商也是做出了保證的,此外,召開相關會議時,水利局的代表也在場,并參與審核了規劃設計圖紙。”臺江縣建設局規劃設計部門負責人李芳說,姊妹街的規劃設計圖紙已經審批,而位于苗疆大道與姊妹街接口處的跨河樓房是臨時建筑,使用期限不超過兩年,所以不用水利部門審批。
李芳還告訴記者,出現在交夢溪姊妹街河段的三座“平面橋”是用來建廣場的,其中,處于中間部位的廣場是圓形的,直徑24米。
另據悉,由于村民強烈反映,加上有媒體介入,此事已引起了臺江縣委、政府和黔東南州有關部門的重視。(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