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經濟開發區“三進農戶”優化發展環境
臺江縣以開展開發區集中重點整治為契機,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三進農戶”(干部進農戶知民情、政策進農戶釋民疑、服務進農戶促民和)活動,架起干部群眾連心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有效優化了開發區發展環境。
干部進農戶知民情。一是完善制度。把集中重點整治工作中的“走訪農戶”全覆蓋作為深化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統一編制發放《走訪日記》、《工作手冊》等各120本、《農戶情況反饋表》850份、《干群聯心卡》850張。二是創新方法。該縣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方法,以宣傳教育、民情懇談的方式詳細了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分類匯總,為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提供有效依據。同時開展預約式服務、夜訪式服務,解決一些農戶白天沒人無法走訪的問題,實現了走訪農戶全覆蓋。三是結合重點。該縣對集中整治所涉及的后哨、屯上、田壩等村寨進行挨家挨戶的走訪,全面掌握村級組織建設、治安刑事案件、山林土地糾紛等基礎性材料,為領導決策和集中重點整治提供了科學依據。自5月15日以來,工作組共深入到86戶村民家中了解情況,走訪群眾419人次。
政策進農戶釋民疑。一是組建宣講團。把入戶走訪與宣傳黨的政策相結合,抽調干部職工及駐村干部組成法律法規宣講團,深入集中整治涉及村、組、農戶,向廣大農民宣講《土地管理法》、《物權法》、《森林法》、《刑法》、《治安處罰法》、建國以來若干次關于土地調整情況及山林土地糾紛調處程序等法律知識、防騙防盜常識和山林土地糾紛調解程序等。同時,分別深入屯上村和后哨村了解他們與貴州臺江經濟開發區的山林土地糾紛情況,指導和引導他們采取合法程序表達自己的訴求。二是梳理疑難事。對走訪中收集到的126個問題,按易辦、較難辦和難辦三個層次分類登記,梳理出需要部門間協調解決的問題85個,需要縣級層面解決的問題41個,通過問題協調會、交辦會等形式落實責任主體,建立了縣鄉聯動、部門互動、責任領辦的問題協調處理機制,提高辦事效率。三是落實責任制。把服務群眾、提高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集中整治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著力解決企業、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對反映的問題分門別類作出服務承諾,限期整改,并在村、企業公開欄醒目位置予以承諾公示,接受監督。印制“干群聯心卡”,實行邊走訪邊發放,親自送到集中整治村每戶村民手中,讓群眾平常看得到、有事找得到。目前,已經受理后哨村四組提交山林糾紛調處申請,組織完成屯上村與開發區山林糾紛地界的現場踏查。
情感進農戶促民和。一是聯系群眾做到“真心”。在工作中牢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真心實意深入聯系點幫助群眾理清致富思路、尋找致富項目,解難事、辦實事。工作組分別于5月24日和5月27日組織后哨村兩委班子成員、全體黨員和部分村民代表到該村活動室開展座談。分別就村級組織建設、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類矛盾糾紛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級聯動”機制、土地管理法等知識向參加座談的群眾進行細致的講解。二是為民解困做到“貼心”。對群眾的來訪和走訪發現的問題,做到有答復、有記錄,營造和諧舒心的服務環境,做群眾的貼心人。如針對后哨村反映飲水難、行路難等問題,已由縣水利局、縣交通局進行前期工作。三是帶民致富做到“盡心”。今年8月,臺江經濟開發區大理石廠和干電池廠開工建設,為了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更好地服務于臺江經濟開發區建設,園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后哨村成立了首個村級勞務服務組織。截至目前,勞動服務組織已與南京冶金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先后安排了60余人次實現靈活就業。
(供稿:臺江縣環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