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鋒
“光成,這幾天中央在開會,你給咱們說說會上有啥好消息。”3月20日一上午,天上下著毛毛細雨,筆者在從江縣斗里鄉馬安村賈光成的小商店里看到一幕新聞會,柜臺前站著的,地上蹲著的,墻上靠著的,8平方米的小店擠滿了人。
賈光成隨手從貨架上拿出一張3月8日的《貴州日報》樂滋滋地念到:溫家寶說: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擴大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范圍,提高獎勵扶助標準……
30出頭的賈光成是該鄉馬安村的一位普通農民,幾年前在村頭開了個小商店,由于他平時愛讀書看報,老百姓管他叫“百事通”。每逢雨雪天氣或農閑之余,鄰居們總愛到小店串門子。這幾天中央開“兩會”,小店顯得特別熱鬧,他幾乎成了這里的“兩會”新聞發言人。
“啥叫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我這個大老粗弄不懂,你給咱說說看?”靠著墻抽煙的韋本超問道。“讓每個農村“獨生子女戶、兩女戶”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學,能看得起病,勞動有收入,老了以后有地方住。”賈光成隨口回答。
“看來中央對咱計劃生育家庭的政策是越來越好了,計劃生育家庭也有奔頭啦!”大伙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是呀!種地不繳稅,種糧有補貼,娃娃上學免學費,農民看病還給報銷,貧困戶也能領到最低生活保證金,年滿60還有養老金……這不正體現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嗎?也是黨中央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英明決策呀!”賈光成接著解釋。
“賈老板在嗎?我買一袋尿素追油菜肥。”一位年輕婦女大聲問。
“我在這呢!”賈光成一邊答話,一邊從人堆里站起來。大伙一愣,接著都笑哈哈地散開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