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三個建設年"為跨越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黔西南州州委五屆十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提出,把“十二五”建設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州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發展目標振奮人心,關鍵在于抓好落實。
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十次全會和州委五屆十五次全會部署,高舉發展、團結、奮斗的旗幟,圍繞“轉變作風、提高效益、服務基層、推動跨越”主題,把開展作風建設年、環境建設年、項目建設年活動與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扎實推進項目建設,為我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風建設的力度,決定加速發展的速度、加快轉型的深度、推動跨越的強度;良好的發展環境具有“洼地效應”、“連鎖效應”和“親和效應”,能為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項目是集聚生產要素、壯大經濟實力的載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平臺,是發揮后發優勢、增強發展后勁的依托。
開展“三個建設年”,就是要營造奮力拼搏、創先爭優的良好風氣,改善投資環境、優化發展環境,更好地發揮固定資產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州委、州政府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開展“三個建設年”,就是要充分調動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各條戰線首先干起來、主動干起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畏難、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堅持以作風建設保障發展,以環境建設促進發展,以項目建設帶動發展。
開展“三個建設年”,就是要解決一些部門作風不實、不作為亂作為;一些干部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不在狀態,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和商務環境不優,部門、干部創造力、執行力不強,落實力度不夠,一些部門干部謀劃項目、運作項目、推進項目的能力不強等影響我州發展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干部形象、機關形象和黔西南形象,營造“風氣要正、干部要干、環境要好、工作要實”的良好氛圍。
要確保實現“十二五”目標,我們必須用高于全國同期平均速度、高于西部地區同期平均速度、高于全省同期平均速度、高于我州“十一五”時期發展速度指導發展。因此,“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必須有一個超常規的發展。我們必須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發展環境、抓項目就是抓大發展”的理念,在發展思路上要超越傳統、在發展舉措上要超越常規、在發展勁頭上要超越他人,努力實現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
堅持以轉變的作風抓作風的轉變,樹立發展、發展、再發展的理念,用落實、落實、再落實的扎實作風,突出實干,狠抓落實。大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之風,只要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有效益、能為群眾謀福祉的,就要大膽地試、敢于大膽地闖、敢于大膽地擔當,不抱怨、不拆臺、不折騰,想到了就要干,努力形成共同推動發展的合力,不斷煥發出干事創業的***。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真抓實干之風,切實把黨員、干部的心思用到干事創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鼓勵黨員干部放開手腳大膽干、搶抓時間拼命干、聚精會神奮力干,在真抓實干中統一思想、在真抓實干中解決問題、在真抓實干中創新發展。大興團結民主、和諧共事之風,牢固樹立“懂團結是大智慧、會團結是大本領、真團結是大境界”的理念,在工作任務面前不講條件、不講價錢、不推諉,在功過是非面前堅持原則,不爭功、不諉過。大興艱苦奮斗、廉政從政之風,大力弘揚貴州精神,堅持“五加二”、“白加黑”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風貌抓落實、促發展。
緊緊圍繞“一二三四”科學發展思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著力優化發展、生態、勤政廉政環境。大力抓好交通、水利等硬環境,著力加強以政策環境、信用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等為重點的軟環境建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保護環境為基礎,以經濟發展為支撐,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著力抓好生態建設,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繼續開展好學習型、責任型、法治型、服務型、效能型、廉潔型“六型”政府、“六型”機關創建活動,切實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公信力、執行力和落實力,著力建設“平安黔西南”、“活力黔西南”、“生態黔西南”。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戰場,按照“上爭、外引、內聚”的思路,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千方百計大上項目、上大項目。要在建立項目機制、發展工業產業、建設工業園區和招商引資上下功夫,形成全力以赴建設一批、積極主動謀劃一批、千方百計爭取一批、著眼長遠儲備一批的格局。
咬定目標抓落實 主攻關鍵求突破。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突出工作重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轉變機關作風,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扎實推進項目建設,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失職而被問責,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效率不高而被指責,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失誤而影響發展。要堅持以飽滿的熱情、負責的態度、扎實的作風,真抓實干,頑強拼搏,強力推動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