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偷菜”面試 考哭的不是考生而是教育
“你怎么看待開心農場的‘偷菜’行為?”昨日,中山大學自主招生面試中的一道考題將一名中學生考哭了!各名校自主招生筆試面試越來越重視學生對時事的關注度,只顧埋頭讀書的“好學生”逐漸顯得吃虧。(據1月8日《羊城晚報》)
“偷的不是菜,是寂寞”在開心農場里“偷菜”這種游戲,曾經讓不少網民“樂開懷”,可這回卻把這些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們考哭啦!乍一看來,還真有點讓人不敢相信,現在不是說年輕人都沉迷網絡嘛!甚至有人說我們的生活一天都離不開互聯網。但現實卻給出了答案,連送的分都拿不穩,這樣一來,考哭考生的同時也把我們的教育一同考哭了。
報道中列舉出來的三道面試題:“你怎么看待開心農場的‘偷菜’行為?”、“假如沒有光纖會怎樣”、“談談太空旅游”,筆者注意到這些其實都是2009年的一些新聞熱點話題,按道理來說,對于年輕人來說,了解這樣最前沿的信息肯定是沒問題的。也有人認為這樣一來造成了考試的不公平,對那些不經常上網同學不利,可是把三道題連在一起看,即使你不上網也是應該去了解的,而且都是值得我們去關心的時事新聞。看樣子一心只讀圣賢書,現在已經行不通了,終于碰到了教育的“釘子”。
其實,從這幾年高考的試題來看也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號,比如08年的汶川地震,09年的獸首事件這些時事熱點紛紛走進高考考場。而有志考公務員的就更應該了解時事了,2010年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一個“全國最咸的湖在哪兒?”的問題難倒不少考生。甚至連中考也讓體育明星姚明與中學生“零距離”接觸,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死讀書真的沒市場了。
近年來,教育界一直在大張旗鼓地呼吁所謂的“素質教育”,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是到頭來,弄來弄去還是為那個分數拼死拼活的。在當前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學生也只能“唯分是命”,不得不對那試卷上的分數頂禮膜拜。說實話,有時候都覺得跟古代的“范進中舉”式的書呆子沒有兩樣。
依筆者看來,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考生的呼聲,也是未來中國的一種呼聲。曾經的“減負”、“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性的人才”這些一直都喊得很響,也在全國推廣,結果不僅沒有回音,反而換來的是掉眼淚的考生,甚至血的教訓。有人說是一種無奈,也有人說是一種悲哀。從不懂“偷菜”面試來看,它不僅考哭的是這些參加面試的考生,而更重要的是考哭了我們的教育。那么考生、學校、社會、教育該何去何從,我們一起期待!
(姚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