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時鄉(xiāng)愁是一張薄薄的車票 我趕不上(圖)
(資料圖片)
“為了防止有人摔倒或亂插隊”,蘇州市區(qū)一火車票代售點專門設(shè)置了一個近30米的狹長鐵籠子,眾多旅客不得不“像坐牢一樣”擠在鐵籠中排隊購票。對此,不少購票人表示理解,雖感覺不自在,但“為了回家,也得忍著”;也有人表示“人不是動物,不能像動物一樣關(guān)在鐵籠中”。(1月27日《現(xiàn)代快報》)
看著網(wǎng)友或幸災(zāi)樂禍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慷慨陳詞,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作為千千萬萬城市“候鳥”中的一員,我相信那些高喊“人不能像動物一樣關(guān)在鐵籠中”、“鐵籠越高,旅客素質(zhì)越低”的人,沒有真正經(jīng)歷過刻骨銘心的春運歷程。他們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但不能忽視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插隊的旅客真是罪魁禍?zhǔn)讍幔咳绻焙觅I,誰愿意沒事找事插隊找罵?如果票好買,誰愿意被關(guān)在鐵籠子中一排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
春運時,鄉(xiāng)愁是一張薄薄的車票。千千萬萬的城市“候鳥”,無論受多大的委屈和苦,只要能買來一張車票,向著回家的方向前進一步,都會感到格外的溫暖和幸福,所以,每年的春運,我們總能看到超員100%的列車,總能看到從車窗攀爬的旅客,總能看到車廂內(nèi)“金雞獨立”的老鄉(xiāng),總能看到隨意晚點不理不睬的列車,總能聽到有人下車后瘋狂撒錢的悲劇……作為每年春運期間和他們“并肩戰(zhàn)斗”的一員,我能夠深刻地理解這些“籠中購票者”的心情,更能夠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網(wǎng)友支持“籠中購票”——能順順當(dāng)當(dāng)、機會均等地買張火車票,平平安安地到家,真的是太難了!
我們似乎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zé)這個代售點“非人道”,讓旅客們像動物一樣在鐵籠子中排隊,代售點似乎也能找出他們的理由——確實有那么一些不自覺、素質(zhì)低的旅客插隊,為了維護多數(shù)乘客的利益,迫不得已啊;于是,矛頭悉數(shù)指向那些被圈在鐵籠中的旅客,有人指責(zé)他們自作自受,甚至有人感嘆“鐵籠有多高,國人素質(zhì)有多低”。可是,有誰真正去體驗過他們的買票艱難?有誰知道那種排隊10個小時仍買不到票的焦灼?有誰知道排隊期間飯吃不上、水喝不著、廁所上不成的痛苦?又有誰知道排隊N個小時、到窗口卻被告知沒票的懊惱?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知道“倉廩食而知禮節(jié)”的道理,所以我才會理解這些“候鳥”急切買票、深怕買不到票或者排到窗口卻沒有票的恐懼,才會理解他們?yōu)槭裁磼仐壦刮摹G掉尊嚴、不惜背負罵名地去擠、去插隊——這一切,還不是都是因為“一票難求”嗎?還不是因為鐵路的售票方式不夠人性化嗎?
如果蘇州的這個售票點,能把設(shè)立鐵籠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售票上,多開兩個售票窗口,何至于讓人在門前的鐵籠中排隊長達10個小時而買不到票?如果這個代售點能夠確保排隊等候的旅客最終都能買到票,何至于連一名排隊等候的女乘客都不惜爬上鐵籠想插隊?如果這個代售點能夠給派對旅客提供適當(dāng)?shù)拈_水和食物,何至于有那么多旅客不得不“夫妻”“父子”齊上陣、拉長隊伍呢?
(劉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