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美國是空襲利比亞軍事行動實際領導者
西方國家聯軍從空中和海上對忠于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軍隊發起軍事打擊,西方國家會不會擴大打擊規模,動用空降部隊或地面部隊進入利比亞?美國僅僅是參與者嗎?戰事何去何從?昨天,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所長李偉在北京接受廣州日報專訪,詳解利比亞戰事趨勢。
動用地面部隊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隨著戰況的發展,西方國家會不會擴大打擊規模,動用空降部隊或地面部隊進入利比亞?卡扎菲會不會大規模使用殺傷性武器?
李偉: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北約僅僅通過空襲、導彈打擊就足以摧毀卡扎菲主要的軍事力量——利比亞軍事實力與北約懸殊太大,不成比例。采取地面進攻的方式,可能引起的矛盾問題會更突出,會導致阿拉伯國家與西方世界的矛盾進一步深化。
記者:奧巴馬說,不會派地面部隊進駐。這是奧巴馬上臺后第一次參與戰爭。有人說,現在的形勢看起來法國是駕駛員,英國是副駕駛員,美國是參與者。美國是象征性的參與,還是實際的領導者?
李偉:美國在戰事中扮演的角色,我認為還是領導者。美國本身就是北約的實際領導人。至于法國、英國打頭陣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兩個:一是法國是最早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二是從地緣來說,法國、英國可以更快地對利比亞實施打擊。
美國的領導地位還在于它在軍事上有優勢,美國的軍事力量對摧毀利比亞的雷達、制空武器有很大的作用。北約實際上是在美國的領導下,作為一個整體參與這個事情的,美國的作用極其關鍵。我們看現在地中海的軍艦停靠等,就需要美國很大的資源支持。
利比亞可能像索馬里那樣一片混亂
記者:軍事干預對利比亞局勢有什么影響?隨著戰事的發展,中東局勢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李偉:我們先從利比亞的歷史說起。利比亞實際上是一個部落國家,民眾首先是忠于部族、而后忠于部落,最終是國家。卡扎菲敢于在國內動武,也是取決于擁有向他效忠的部落、部族。在卡扎菲執政期間,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效忠者。這個優勢隨著戰事的發展,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
軍事行動最多只能是緩解、制止利比亞國內沖突進一步加劇,但無法解決根源問題,我對軍事干預的前景覺得并不樂觀。發展下去,利比亞可能像索馬里那樣一片混亂。
記者:CNN播放了利比亞國家電視臺播出的卡扎菲音頻講話。卡扎菲宣稱,利比亞全體人民已經拿起武器,利比亞人準備進行長期戰爭。目前聯軍的軍事打擊會不會被卡扎菲政府利用?
李偉:戰事如果繼續,很可能從內部的部落沖突,演變為反西方國家的深層沖突。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可能造成利比亞長期沖突,甚至可能造成利比亞東西分裂,當然從整體上講,國際社會肯定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景。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利比亞的干預,會讓國內民眾對卡扎菲的支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內部紛爭進入反西方。而且這個變化可能是利比亞境內,也可能是利比亞境外,比如阿拉伯世界,中東地區的反美派都可能牽涉進來。因為空襲對平民的傷害不可避免,北約的軍事打擊可能挽救了反政府武裝,但是會強化了中東地區的反美情緒,并埋下長時間的沖突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