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再創新高 負利率怎么解決?
資料圖
美國信用評級降了,全球股市大跌,中國CPI再創新高……
裹挾于國際大形勢之下,中國經濟自然不能獨善其身,過高的外匯儲備、受制于人的美債、難獲解決的通脹壓力,一時間種種問題撲面而來。
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還有諸多問題希望得到解答,巨大的外匯儲備能不能普惠于民?儲蓄利率能否再提?遏制通脹還有何良策?
[提問1]
外匯儲備能不能分分?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持有1.1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并且增長速度驚人:不到十年增加了10倍以上。人們難免有疑惑,甚至還發出了這樣的抱怨:與其買這么不靠譜的美國國債,還不如給大家發了改善生活呢!然而,不少經濟學者卻直言:外匯儲備和普通人沒有關系。我們的外匯儲備怎么會與我們無關呢?
“外匯儲備并不是財政盈余,是央行用人民幣從國民和企業手里換來的”
王福重(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為什么說外匯儲備和普通國民沒有直接關系?大家先要了解外匯儲備是怎么來的。外匯儲備并不是財政盈余,而是央行用人民幣從國民和企業手里換來的。
企業和個人在獲取外匯之后,從銀行兌換人民幣,實際上就是央行用人民幣購買了你手里的外匯,這些外匯就是央行的資產了。用美元來說就是你把美元給了央行,央行給了你人民幣,央行拿到美元之后,就對美國的商品和勞務有了要求權;而你得到了人民幣,就對國內的商品和勞務有了要求權。
至于對美國會還不起債的擔心,其實有點兒多余。中國償還債務,沒辦法用人民幣還,而需要用美元,你沒有美元,就要用商品去換,所以可能還不起;但美國不需要,說白了,他印鈔票給你就行了。美國之所以這么嚴肅,因為這是他的國家信譽問題。負責任的投資者和國際機構都沒有“美國還不起債”的說法。
[提問2]
巨額外匯儲備怎么辦?
按照2011年上半年公布的數據,我國已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傲居全球之首。如果這個數字不好理解,那我們可以將其換算成黃金或者石油。假設將外匯儲備全部兌換成黃金,按照近日價格,可以購得5萬噸,是目前我國國家黃金儲備的50倍;如果用這筆錢購入石油,同樣是個天文數字,按近日國際原油價格,3萬億美元可以購得約370億桶原油。 不過,這樣的買賣只能想象,將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投入大宗商品市場,勢必引發價格的巨大提升。
那么,我們該拿巨額外匯儲備怎么辦?
“買美國國債,就是窮人在借給富人錢,但是今后恐怕還得買”
王福重:外匯儲備的問題表面上是貿易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經濟結構的問題。順差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貿易順差,另一個是資本的凈流入。我們現在是雙順差,而這兩種順差流入的外匯都要換成人民幣,也就成了央行的外匯儲備。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我們貿易順差得到的美元,買了美國國債,這些美元又回到了美國,美國又拿著這些錢到中國來投資。美國國債的利率只有3%,而美國人在中國投資的獲利就不止3%了。所以,形象地說就是窮人在借給富人錢。
貿易需要的是平衡,略有盈余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能滿足3到6個月的進口就夠了。順差不一定占便宜,逆差也不一定吃虧。比如說美國,他給你一張紙(美元),你給他一件東西;他逆差,有一堆東西,你順差,落一堆紙。我們現在的外匯儲備不是一般的大。
雖然美國國債被降級,但是我個人認為我們的外匯儲備以后還得繼續購買美國國債。首先,美元資產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投資品種。美國國債仍然是全球所有投資品評級和定價的基礎,任何一種投資品的評級都是以美元為基準,或者說是假定美國國債是無風險的,在此基礎上對其他投資品的風險進行評估。
第二,美國國債的規模非常大,品種很多。也就是說,這個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都足夠,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都非常大,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龐大的規模支撐,任何市場都是不可能承受的。比如我們不可能去買黃金或者買石油,這樣的話,一下子就把這些東西炒上天了,而且這些東西的供應本身也沒那么多。
其實說到底,現在美國的經濟、科技、創新能力等等仍然是全球首位。美元也好、歐元也好、人民幣也好,背后都是國家信譽。
[提問3]
負利率怎么解決?
日漸提高的CPI數據,刺激著中國老百姓的神經。7月份6.5%的CPI,比之3.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孰高孰低一眼便知。然而在苦等加息多月之后,人們卻等來了美國評級下調抑制加息的消息。
由于國際環境日益惡化,中國再次被視為避風港,如果此時加息,很有可能引來更多熱錢入境,引發另一輪通脹。然而負利率已成事實,老百姓日漸縮水的錢袋子,與可能來到的新一輪通脹,如何權衡?
“發行與CPI數據掛鉤的債券產品,一定很吸引人”
張卓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其實美國信用評級下調是必然的,很長時間以前就被預測到的,因此是否能真的產生巨大影響還很難說。
信用評級的下調,對于中國來說,還是老百姓的錢袋子問題,F在老百姓把存款當做一個吃虧的事,有點錢就想著買房、買黃金、買股票基金,就想著去投機,這是不正常的現象。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那我們的利率就應該是正的,如果長期負利率狀態,就會引導老百姓去投機,這顯然是錯誤的。
這個月的CPI數據是6.5%,估計今年全年的平均會在5%左右,四季度才有可能降到5%以下,F在有一種說法,說CPI高是短期的,我看這種說法不對,CPI的高漲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3%至4%這個區間,至少要兩三年的時間。因為超發的貨幣我們消化不了,這就是前兩年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
那怎么辦?解決負利率問題還是最主要的手段,最近香港發行了與通脹掛鉤的債券,反響非常好,買方賣方都很滿意。我看我們也可以發行與CPI數據掛鉤的債券產品,一定很吸引人。
在這個時候上調利率,確實需要更多的衡量,比如熱錢是否會涌入,再次推高通貨膨脹,不過任何一個政策,都不可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