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發現被騙請銀行凍結賬戶遭拒損失4萬元
女子遭冒牌司法人員詐騙 因銀行凍結手續繁瑣4萬存款被轉走
信息時報訊 廣州李女士由于盲目相信冒牌司法人員,將4萬多元存款轉到犯罪分子的“偵信系統”。發現被騙后報警,卻又因無“協助凍結存款通知書”遭銀行拒絕凍結,導致資金被轉走。李女士將損失歸責于銀行,廣州中院日前作出終審判決,認定銀行無過錯。
【禍起】冒牌司法人員來電詐騙
2009年最后一天的上午,李女士正在農科院上班,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深圳市公安局的陳國寶警官,對方不但說出了她的全名,還將她的身份證號講了一遍。對方能準確無誤地說出她的個人信息,李女士便信以為真。
這個“陳警官”又說,她涉及到一個金融詐騙,有一個李強的人用了她的招商銀行賬戶轉走了18萬元。對此,現在檢察院要立案偵查,并要她將現在手頭上的銀行賬戶告訴他。李女士于是講工行和農行的賬戶告訴了“陳警官”。
過了不久,李女士又接到一個陌生來電,這次對方是個自稱深圳市檢察院工作人員的女子。對方先是重復了一遍“陳警官”的話,接著說“現在有事主向檢察院控告”,要李女士將錢退出來。還說“為了方便對涉案銀行賬戶的監控”,讓李女士將農行的資金轉到工行的賬戶。
當天中午12點半,自稱是檢察院的女子再次打來。李女士按對方在電話里的要求,到岳洲路找到一個工行的柜員機,建立一個有監控賬戶功能的“偵信系統”。一系列操作過后,李女士從柜員機處獲得一張交易憑條。
【糾結】及時發現被騙 銀行卻拒凍結
在返回辦公室的途中,李女士認真看了一下憑條,發現賬戶內的46557.82元竟被轉賬了。發現被騙,李女士當即報了警。天河區公安分局五山派出所的干警接警后,與李女士一同到工行五山支行處,詢問了對方的賬戶情況。當時李女士剛匯過去的款項還在,民警便要求凍結該款項。但銀行工作人員稱要民警出具《協助凍結存款通知書》,才能凍結。
待民警辦妥了法律手續,該筆資金卻已被轉走了。李女士認為,銀行因故意不作為直接導致她損失4萬多元,遂訴至天河法院。
【爭議】情況緊急銀行是否該“配合”?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在情況緊急但公安機關未能出具《協助凍結存款通知書》的情形下,銀行未協助凍結賬戶是否有過錯?
銀行的理由是《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查詢、凍結、扣劃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銀行存款的通知》第二點的規定。即“人民法院因審理或執行案件、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因查處經濟犯罪案件,需要凍結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與案件直接有關的一定數額的銀行存款,必須出具縣級(含)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簽發的‘協助凍結存款通知書’及本人工作證或執行公務證”。
李女士則提出,本案針對的是犯罪嫌疑人的私人賬戶上的贓款,在及時發現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補救時,查實贓款尚在犯罪嫌疑人賬戶中,卻因為銀行工作人員怠慢、錯誤的不支持、不協助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導致錯失最好的凍結時機,最終使贓款被轉走。她認為,銀行應依照《警察法》規定,履行支持和協助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義務。
【判決】銀行拒絕無過錯 損失根源在詐騙
天河法院判決認為,銀行作為儲蓄機構,有協助公安機關執行公務、制止犯罪的義務。但,銀行自身并非是國家的公權力機關,其亦負有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的義務,在公安機關未按相關規定出具《協助凍結存款通知書》時,銀行未協助辦理凍結銀行存款的工作并未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規定,并無過錯。而李女士的損失,實際上是由于他人犯罪行為而導致,李女士要求銀行承擔賠償責任缺乏依據。遂裁定駁回訴訟請求。
李女士不服上訴,廣州中院則支持了天河法院的觀點,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網友支招
網友“蜜逃果果”:現在很多銀行卡都有開通網上銀行,可以登陸相應銀行的網上銀行系統,然后輸入對方卡號,只要輸入三遍錯誤的密碼,這張卡在當天就會被鎖死。
即使對方沒開通網上銀行,有市民在網上發帖,可以利用申請開通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的辦法,通過登錄相關網上營業廳或者撥打銀行查詢電話,連續輸入錯誤密碼三次,也可鎖死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