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向全國招標破案 七年陳案“中標”后10天告破
據揚子晚報 今年3月,蘇州市公安局面向全國公安系統(tǒng)發(fā)出了20起命案招標公告,立即引來各界關注和爭議。日前,蘇州市滄浪區(qū)警方一抓捕組輾轉湖北黃石、四川成都、雅安、綿陽等地,行程五千余公里,歷時10天的艱苦偵查,成功抓獲潛逃了七年的犯罪嫌疑人姜如軍,破獲了首起蘇州警方掛牌招標督辦的命案積案。昨天的新聞通氣會上,蘇州警方披露:已經中標的19名民警均系蘇州本地民警,外地民警中標破案尚需時日。
招標方案
今年3月份,蘇州市公安局通過網絡面向全國公安系統(tǒng)印發(fā)了一則招標公告——《偵破命案積案及抓捕命案逃犯工作招標方案》,首次將2000年以來20起明確犯罪嫌疑人身份,但久偵未破的命案積案向全國公安機關及民警公開招標。
招標范圍
方案中稱全國公安機關在編在職公安民警均可成為投標人。
招標方式
投標須書面申請,標書經郵寄至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命案偵破專項行動辦公室確定后,將與中標人簽訂《案件偵破責任書》,并在公安內網上公布。
中標后的權利與義務
中標后,中標人可以查閱案件相關資料,可以提出召開案件研討、專家會診等活動,根據案件偵查需要,可以要求案發(fā)地公安機關刑偵部門配合查證線索。
破案獎勵
方案中明確,投標民警如果抓獲命案逃犯,將獲得1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獎勵,同時蘇州市公安局將向所在公安機關建議對投標民警予以記三等功一次。
一旦有普通群眾對各地公安機關提供重要線索,并最終破了案,蘇州警方也將根據貢獻大小依法獎勵。而對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查明是經有關民警工作后來自首的獎勵辦法不變。
刑警中隊長“揭榜”
10天后,沉睡7年的殺妻案告破
七年前警方留下一筆“欠賬”
命案投標方案公布后短短幾天時間里,蘇州市公安機關內部就有多家單位的20余名民警參與了命案積案的招標,二十多投標書擺到了刑警支隊的辦公桌上。4月8日,蘇州警方舉行了偵破命案積案中標發(fā)布會,在公開招標的20起明確犯罪嫌疑人身份的命案積案中19起案件被投標,來自各單位的19人分別中標,刑警支隊與中標的單位和個人都簽訂了《破案責任書》。
姜如軍涉嫌殺害前妻案就在這19起中標案件中。
2004年1月12日下午,蘇州滄浪區(qū)建新村發(fā)生一起故意殺人案件,29歲的女性死者侯春華被人用菜刀劈砍頭頸等部位致死。經排查,警方確定犯罪嫌疑人為死者前夫姜如軍。兩人都是來自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的在蘇打工人員,案發(fā)后,犯罪嫌疑人姜如軍即潛逃。此后,滄浪區(qū)警方多次組織追捕組赴四川綿陽、廣東等地開展工作,但生性狡猾的姜如軍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追捕行動進展緩慢。后該案久偵未破,成為蘇州警方的一筆“欠賬”。
命案招標方案實施后,滄浪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八中隊中隊長羅運平以個人名義中標,并獲得整個分局的支持,成立了偵破命案指揮部,火速展開對姜如軍的追捕,滄浪區(qū)刑警大隊大隊長趙陽親自帶隊日夜兼程趕赴四川綿陽、成都等地展開偵破工作。“剛開始,我們手上只有十幾年前姜如軍與侯春華結婚時的一寸照片,最后能夠成功把人抓回來,很不容易。”
大膽推測捕捉犯罪嫌疑人行蹤
姜如軍老家在綿陽市三臺縣天坪村,這里曾經經歷了“5.12”大地震。偵查人員在村里了解到,“5.12”地震后,姜如軍綿陽老家的老屋成為危房,姜家父母和長期在成都工作的弟弟姜如榮通過政府補貼在老屋附近異地重建了一幢小樓,平時由姜家父母和正在讀初中的姜如軍女兒居住。追捕組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預感:“5.12”地震的影響很可能會觸動姜如軍的情感神經,其有可能會想方設法回來打聽家人安危。在和姜如軍家人、鄰居的正面接觸中,偵查人員終于得到線索:姜如軍在“5.12”大地震后曾回過家,并在今年春節(jié)也回過家。
連續(xù)10天的蹲守潛伏后,4月18日下午,追捕組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在綿陽郊區(qū)大山深處一村寨中的磚窯廠內一舉將潛逃了七年多,化名“馮玉國”的犯罪嫌疑人姜如軍抓獲。經審查,其交待了因不滿前妻侯春華與他人有染,酒后持刀砍殺侯春華及其男友,并將侯春華殺死的犯罪事實。
昨天上午9點,犯罪嫌疑人姜如軍被5名蘇州警方偵查人員押解回蘇。偵查人員告訴記者,7年來,姜如軍一直躲藏在四川、湖北等地山區(qū),因為沒有什么文化和技能,只能在磚窯廠出賣苦力為生。押解回來的路上,姜如軍念叨最多的話就是“感謝政府把我抓回來,這下總算踏實了。”
中標的案件
19起中,有2起竟是法醫(yī)投標
昨天上午,蘇州市公安局召開了“蘇州警方招標破獲首起命案積案”的新聞通氣會。參與了此次抓捕工作的滄浪區(qū)刑警大隊大隊長趙陽向大家介紹了抓捕經過。在談到首破招標命案的感受時,他告訴記者,自己轄區(qū)內的命案7年未破,始終是心里放不下的一塊石頭。市局命案招標方案出來以后,對他們全隊都是一種激勵。
通氣會上,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政委姚連法還向記者介紹了近期的命案招標工作動態(tài)。他說,招標破案其實并非蘇州警方首創(chuàng),不過用招標的方式聯(lián)合外地警方對命案犯罪嫌疑人進行抓捕,而且是在全國范圍內招標,這的確是比較領先的一種探索和嘗試。此次招標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發(fā)生在蘇州的命案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均為外地人的“兩頭在外”現(xiàn)象十分突出。因此,加強區(qū)域性警務合作,面向全國廣納賢才,對蘇州地區(qū)偵破命案積案、抓捕命案逃犯肯定極具現(xiàn)實意義。
“我們的設想是一個要突破地域限制,一個要突破警種限制,現(xiàn)在已經實現(xiàn)了一個。”姚政委介紹說,在19起中標的案件中,有兩起是由技偵支隊的法醫(yī)投標的,在大家的概念中法醫(yī)一般是不抓人的,但是現(xiàn)在突破了這個警種限制。招標方案公布后,也曾有安徽等地的外地警方跟蘇州警方聯(lián)系過,不過最終中標的19名民警都是蘇州民警,“外地公安民警來辦蘇州轄區(qū)的命案,種種限制和困難可想而知,所以我們還在探索和嘗試過程中,以后還會考慮嘗試其他的合作方式。”
“不過,令我們沒想到的是,僅僅過去10天,滄浪分局就傳來好消息。2004.01.12命案犯罪嫌疑人姜如軍被成功抓獲,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們的士氣,也有力地證明了命案積案招標這項創(chuàng)舉對深入開展偵破命案積案抓捕命案逃犯專項行動的巨大推動作用,今后我們有信心全力做到最好。” 姚政委最后說。 本報記者 彭昊
回應質疑
命案招標的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了輿論對于該做法的各種質疑。用“命案招標”的方式,向全國公安同行發(fā)出“英雄帖”,是否存在“作秀”的嫌疑?獎金從何而來、是否過高?為此,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重案大隊大隊長白旭東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有質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蘇州出臺這一措施有著蘇州所處地域和環(huán)境的特殊背景。”
針對的是積案和外地涉案人員
白旭東說,近兩年,蘇州警方加大了科技信息化的投入,同時警務機制得到了科學合理的調整,命案的偵破周期縮短至5天以內。同時,命案的破案率也達到了95%以上,2009年更實現(xiàn)命案全破,2010年命案發(fā)案率再降21.7%。但從蘇州作為高度開放的經濟發(fā)達城市,在冊外來人員624萬的情況看,蘇州呈現(xiàn)的流竄、侵財型命案比重大,特別是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均為外地人的“兩頭在外”現(xiàn)象十分突出。以2010年為例,高達86.1%的命案犯罪嫌疑人和71.4%的受害人均為外來人員,給破案工作帶來了很多現(xiàn)實問題:對于這些來自外地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警方在確認受害人身份、調查嫌疑人背景以及其他方面證據材料收集時,都必須趕往對方籍貫所在地進行,而且這些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一般流動性很強,警方即便已經掌握線索,但在取證和抓捕時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對每起積案進行天南海北的追逃,往返奔波,也花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有時花了錢還破不了案,這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浪費,還是恥辱。原班破案人馬延續(xù)的慣常思維,即便費盡了百般功夫仍然山窮水盡,在如此被動的狀態(tài)下,窮等不如另辟蹊徑!” 白旭東說,為了盡快將近10年來發(fā)生的20起命案積案中的逃犯捉拿歸案,還被害人和家屬以公道,蘇州警方才決定公布招標方案。
政治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對招標方案中明確的獎勵部分,白旭東給出這樣的解釋:“對公安以外的人員提供有效線索或協(xié)助破案的,給予的獎勵稱為懸賞,對警方內部破案有功人員的獎勵,稱為嘉獎。對破案有功的人員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當然政治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這也是警方按照《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獎勵條令》采用的一種激勵破案的辦法。”
“按照招標方案,一旦有普通群眾對各地公安機關提供重要線索,并最終破了案,蘇州警方也將根據貢獻大小依法獎勵。”白旭東進一步解釋說,這不僅可以在擴大戰(zhàn)果的同時達到成本控制,還能依靠更具地緣優(yōu)勢的當地警方,形成“1+1>2”的攻堅力量。 法日 彭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