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捐20萬現金與兩套房產資助貧困生
□東方今報記者 李冰冰/文
劉棟杰/圖
一位85歲的老黨員,當年曾上過戰場流過血。6月28日,這位老人正式決定把自己攢下的20萬元現金和兩套房屋捐給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校(簡稱“建筑學校”),以資助貧困生。這位老黨員名叫孟昭德。6月28日上午,東方今報記者在其家中見到了這位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老人。
【講述】10歲參軍 66年黨齡
東方今報記者甫一進門,孟昭德就說:“剛在電話里聽說你是東方今報記者,鄭州市經五路與緯一路老廣電局大樓就是我建的。”
孟昭德雖已過耄耋之年,但他還是充滿熱情地給記者講起了當年參軍的故事。老人1926年出生在江蘇徐州,1937年年僅10歲的他背著家人偷偷到部隊參軍,一個月后被父親從部隊找回來,不甘心的孟昭德在1942年再次到部隊,沒過多久又被父親找回來,直到1945年他才真正成為一名軍人。 孟老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先后擔任新四軍第四師聯絡部武工隊排長、沈丘縣蓮花區區委書記等職。建國后,他又先后擔任淮陽地委研究室秘書,河南省城建局副局長等職務。
【貢獻】畢生投身建筑事業
1953年,孟昭德到河南省建一公司第二工程處擔任主任,自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建筑戰線。
1978年,他到建委負責教育科技工作,1981年又到河南省城建局擔任副局長。建國初期學校很少,從1975年后,學校開始恢復,孟昭德又接受組織安排,從事鄭州建筑工程學校的恢復工作。1985年,他在平頂山辦了武漢城建學院河南分院,之后又在平頂山辦了平頂山工學院。隨后,他參與了黃河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建系籌辦工作;之后黃河大學合并到鄭州大學土建系升格為建筑材料學院。2004年,他在駐馬店還創辦了黃淮學院。 孟昭德說,他的一生心血都在辦學上,目前辦得比較好的有洛陽科技大學、平頂山工學院、駐馬店黃淮學院、鄭州建工建材學院等。因貢獻突出,在2001年建黨80周年之際,他被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老干部局評選為河南省優秀退休干部黨員。
【捐贈】決定辦三件事
孟昭德說,他與建筑學校有著深厚的感情。1978年召開的第一次科技大會,他參加恢復建校、招生等一系列工作。
孟老感慨地說:“河南這幾年高等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各種類型的高等學府先后成立,但仍有一部分貧困生考上大學而無力支付學費,幫助他們,是社會和我本人應盡的責任。” 在孟老看來,今年是建黨90周年,具有特殊意義。 “所以,我決定做三件事情:第一,我想把我的20萬現金和共計181平方米的兩套房子捐贈給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基金,資助貧困生上學。第二,我要將我的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遺體能用的部件都取出為病人所用。第三,我死后不開遺體告別儀式,不用公墓把骨灰做肥料進行樹葬,我愛人也是這樣做的,這是我倆的決定。”孟老說。 對于孟老的做法,他的同事們都非常敬佩。 據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洪濤介紹,孟老是老革命、老前輩,他親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炮火洗禮,在締造新中國,捍衛中國的艱苦斗爭中,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孟老是老廳長,在河南建設發展上發揮了中堅和骨干的作用,在擔任建設廳領導期間一心系教育,資助興教、為1978年實現學校在原址復校籌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洪濤說,如今,孟老又將畢生積蓄20萬元和兩套房子捐贈給學校,這種回報社會的情懷,這種帶動社會各界資助教育的做法,值得每一個人深深敬佩。
■ 對話
2006年就有捐助的心愿了
記者:這些資金能真正資助到貧困生嗎?
孟昭德:會的,該學校專門成立了基金會,專人專管,要用到貧困生身上。 記者: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什么時候有的?
孟昭德:因為我本人是小學4年級文化,還有就是我一生的心血都在辦校教育上,2006年我已經有了這個想法,當時只是資金不夠20萬元,今年才實現這個心愿。
記者:建黨90周年,你有什么心里話要對黨說嗎? 孟昭德:我是打過仗流過血的人,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經是九十華誕了,衷心祝愿黨越來越強大。 記者:你對你資助的學生有什么要說的?
孟昭德:未來還要靠有知識的青年接班,使我們黨永遠保持青年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