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體內所藏16年子彈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核心提示:川陜蘇區碑林辦公室主任日前稱,經專家鑒定,一顆來自開國空軍少將王定烈身體內并藏了16年的子彈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該子彈之所以被鑒定為一級文物是因為它來自西路軍高級將領體內,且在體內多年,本身意義不一般,是光輝歷史的物證,代表著一種歷史。
王定烈將軍留下的字條
川陜蘇區將帥碑林位于巴中市城南南龕山,1993年經省政府籌劃批建,是中國最大的紅軍碑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8年來,川陜蘇區將帥碑林收集了166件紅軍紀念物。昨日,該碑林辦公室主任張崇魚稱,經過6名專家為期3天的鑒定,一顆來自開國空軍少將王定烈身體內并藏了16年的子彈,以及上世紀40年代初的軍事地圖近日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一顆子彈 在將軍體內藏了16年
昨日下午,記者在該碑林檔案館看到,一個鐵盒子內裝有一張白色的約手掌大小的小字條,字條旁放有一顆銹跡斑斑的子彈。字條上用毛筆寫下了如下內容:“《難忘的子彈》:1937.3.14,在祁連山上中彈于腰間,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后,才在廣州軍區總醫院取出。在我腰間呆了16年才取出。”
“這是開國空軍少將王定烈2007年5月29日親自將這顆子彈和字條交給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的。”張崇魚回憶,當天,他到北京王定烈將軍的家中征集西路軍紀念物時,王定烈將軍特地從書房里鄭重地交給他一個精致的小鐵盒子,盒子里裝有一顆用布包起的保存多年的子彈以及他親自寫的字條,另外還有一個布口袋,將軍語氣凝重地說,希望張崇魚將這些東西保存在碑林里以教育后代。
昨日,記者在王定烈將軍自撰的回憶錄《地獄歸來》中看到了這顆子彈的故事。王定烈1918年11月15日生于宣漢縣得勝場的一個農民家庭,1937年3月14日上午10時許,他所在的西路軍從倪家營子突圍出來,進入祁連山。西北軍閥馬步芳一路追殺過來,王定烈和戰友們退守到甘肅一個名叫石窩山的雪嶺上。“石窩山里面那一天的戰斗,敵人圍攻上來……我突然感覺腰里震動了一下,疼痛得不行,一看發現挨了一槍。”王定烈在回憶中寫道,這顆子彈就一直跟隨他至1953年。
意義重大 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今年7月3日至7月6日,全國各地6名文物專家專程趕到巴中市川陜蘇區將帥碑林,對該碑林18年來收藏的166件紅軍紀念物進行鑒定。
“看到對這顆子彈和字條,專家們的眼睛一亮,覺得意義非同一般。”昨日,張崇魚說,專家們立即對這一紅軍紀念物進行了認真探討,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為啥一顆子彈就能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呢?張崇魚解釋說,這個“鎮館寶物”來自西路軍高級將領體內,且在體內多年,本身意義不一般,是光輝歷史的物證,代表著一種歷史。
昨日,參與此次鑒定工作的巴中市文管所所長張學林稱,文物的價值標準在于是否稀少和是否有典型的故事情節等。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專家們認為,這顆子彈實物意義深遠、有豐富的故事情節,一致同意將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出自將軍之手的那張字條,是這顆子彈的佐證。”川陜蘇區將帥碑林工作人員彭端稱,參與鑒定的專家們認為,這張字條和子彈一道具有重要的價值,屬于國家一級文物之列。
“今后,我們將對這類國家一級文物建立文物專檔,嚴格按國家一級文物的標準保藏。”昨日,張崇魚稱,有關防腐、除濕、保險等設施正在完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