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帶迷路女童回家后向其父母索要8萬酬金
南方網訊 撿到迷路女童,不報警,卻將其帶回江西老家。得知家屬懸賞將其送回。這樣的行為是否違法?是否應得懸賞酬金?去年7月15日,深圳龍崗發生“撿童案”,民警裁定當事人陳某蘭行為不構成拐賣兒童罪。日前,陳某蘭狀告孩子父母索8萬元酬金。昨日,深圳7位市人大代表赴龍崗新生派出所調研,建議重新查案。
撿到女童帶回江西 民警認定并非拐賣
去年7月15日17時許,深圳龍崗街道新生社區。
5歲女童佳佳(化名)獨自跑出小區與父母走散,在馬路上哭。江西宜春籍女子陳某蘭碰到她。據稱,她陪了孩子兩個多小時后,把孩子帶回家。那晚,佳佳父母四處尋找孩子。第二天,佳佳的爸爸徐先生張貼啟事,懸賞2萬元酬金尋人(后將酬金增至8萬元)。
陳某蘭稱,當天因下大雨,并未帶孩子去找父母。當晚,她接到姐姐的電話,其父病危。陳某蘭稱不放心把佳佳托付他人,就帶孩子一起回了江西。
第三天上午,陳某蘭的丈夫在深圳看到懸賞公告,告訴妻子。陳某蘭遂致電佳佳父母,稱孩子在其身邊,準備帶回深圳。
佳佳的爸爸徐先生報了警。
7月18日下午,民警在東莞找到正欲返深的陳某蘭和孩子。新生派出所民警以涉嫌拐賣兒童將陳某蘭刑拘。
辦案民警介紹,經法制、預審部門審查,發現陳某蘭得知失蹤女童家人尋找孩子,主動聯系,并將女童從江西送回深圳,主觀上沒有拐賣的故意。因此,警方認定不構成拐賣兒童行為。
7月26日,警方撤案。但民警認為,陳某蘭雖未犯罪,但將女童帶到江西,而非主動報警或送至深圳派出所、政府部門的行為極不妥當。
索八萬酬金遭拒告狀 引人大代表關注調研
陳某蘭為何不報警,不尋求政府機關幫助呢?
她說,自己不知道要報警。而新生派出所副所長葉遠飛也表示,法律沒有規定要求公民遇到這種事情后該怎么處理。據稱,陳某蘭還曾和兩個熟人講起撿孩子的事,并沒有故意隱瞞事實。民警也證實了其父生病,丈夫又不愿帶孩子的事實。陳某蘭認為自己很冤枉,在看守所內呆了7天。
她一直向佳佳父母索要8萬元酬金。可佳佳父母得知事情原委后,拒絕支付酬金。佳佳的叔叔徐先生說,考慮陳某蘭父親重病,愿以撫慰性質出一些錢。他們認為,陳某蘭如真心想幫佳佳找父母,完全可以交給附近派出所。此外,據了解,帶孩子去江西后,陳某蘭給孩子起了名字,還讓孩子叫她媽媽。
新生派出所曾約雙方調解。但今年2月,陳某蘭請律師向龍崗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徐家按承諾支付8萬元酬金。龍崗法院工作人員介紹稱,佳佳父母已向深圳中院提起申請,要求裁決龍崗法院管轄權異議。該案要待中院裁決后才能繼續辦理。此案引起深圳市人大代表密切關注。
昨日,楊勤等7名深圳市人大代表前往龍崗區新生派出所,調研該案的諸多問題。核心焦點在于撿童行為是否涉嫌犯罪。
爭議焦點
“撿童案”曝法律盲區 代表呼吁重新查案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認為,該案最不符合邏輯的疑點在于,陳某蘭撿到孩子為何沒報警,主觀目的究竟是什么?
“陳某蘭的行為沒傷害孩子身體,但給孩子家庭帶來刻骨銘心的傷害。”楊勤說:“別說帶走60個小時,6個小時你試試。這種心理精神上的傷害無法用語言形容。”他建議,全國人大立法應考慮這一問題。如新加坡等國,這類行為法律上有明確規定。如撿到孩子超過2小時不報警就涉嫌非法拘禁,超過8小時就涉嫌拐賣。
楊勤提出,陳某蘭主張8萬元酬金,暴露出逐利心理。逐利的前提就是孩子在她這里。如果鼓勵獲得酬金,將是可怕的現象。因此,陳某蘭的行為有非法占有與支配的故意,要求8萬元酬金,將孩子作為逐利工具。警方應重新立案,重新傳訊當事人再調查。
民警釋疑
雖行為不妥,但疑罪從無,擬重新調查
新生派出所副所長葉遠飛表示,警方未找到陳某蘭有將孩子拐騙后準備交易的行為。現有證據也證明,孩子確實是撿到的,她的行為雖不妥,但還不滿足拐賣或拐騙罪構成要件。
他表示,按目前刑案偵辦程序,派出所是初查部門,案件還需經分局法制與預審監管部門兩道審核環節。警方在目前掌握的證據與事實基礎上,本著疑罪從無原則,做出撤案放人的決定。
葉遠飛表示,該案此前沒有繼續下去,作為偵查機關也很遺憾。鑒于目前該案已引發廣泛社會關注,警方將對該案重新調查。但是否立案,需要根據案件是否有新的證據與事實而定。
相關案例
廣州“撿童案”
拐賣罪名成立免處罰
2011年8月4日9時許,汕頭人農婦阿玲(化名)來到廣州僅兩個月,見路邊有個無人看管的一歲半小男孩,就把他“撿”回家。被丈夫責罵后,當天她把小孩送回派出所,找到小孩親生父母。
廣州市越秀區法院判決認為,阿玲擅自將被害兒童帶回家,使其脫離家人監護,構成拐騙兒童罪。阿玲身為人母,應明知救助兒童正確做法是幫其盡快找到家人,但她未實施任何幫助尋找家人或報警舉動(其自稱沒有手機也不懂打110)。阿玲丈夫證言也證實其有收養被害兒童的主觀故意。
鑒于其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令孩子脫離家人監護時間較短,且沒有實施打罵、虐待等行為,犯罪情節輕微,依法免予刑事處罰。阿玲沒有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