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 進入經濟加速發展新階段
●大力推動提速轉型和改革開放,為經濟起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為經濟起飛凝聚了強大力量
報告摘要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貴州在攻堅克難中奮起直追的五年。
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性機遇,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重點實施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圓滿完成了省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
全省生產總值從2006年的233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5702億元,年均增長13%;人均生產總值從不足800美元增加到2500美元以上,年均增長1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1198億元增加到5102億元,年均增長30.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227億元增加到773億元,年均增長27.8%。
全省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社會財富積累增多、投資規模迅速擴大,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狀況發生很大變化、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空前高漲,全社會蘊含著加快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具備了經濟加速發展、實現起飛的基本條件。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貴陽至廣州等快速鐵路開工建設;與周邊省份相連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車,公路通車里程從11.3萬公里增加到15.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678公里增加到2023公里;建設和開工了一批機場項目。
與國家部委的戰略合作成效明顯,面向中央企業和泛珠三角、長三角、成渝經濟區的開放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招商引資規模成倍增加,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成一批重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縣城以上城鎮全部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全省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起了15615個“農家書屋”;充分發揮貴州文化資源優勢,重點實施了“六個一批”工程,特色文化產業的影響力、競爭力不斷增強,貴州文化軟實力正在快速提升。
解決在看病、上學、住房、飲水、出行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大力推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新建鄉鎮衛生院515所,全部行政村設立了衛生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地方病、傳染病防治成效明顯,重視人口計劃生育工作,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由68.42歲提高到73.45歲;加快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實現“兩基”攻堅目標,人均受教育年限由6.48年提高到7.41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9117元提高到16495元,年均實際增長8.4%;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5元提高到4145元,年均實際增長11.2%。
到今年2月底,全省共有103.87萬人次下到基層,幫助群眾辦實事好事15.52萬件,解決問題22.59萬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五年的發展,讓貴州站在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起點,踏上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在五年的奮斗歷程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一定要從貴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中央精神與貴州實際結合起來,堅持科學發展,全力搶抓機遇,充分發揮優勢,在加速發展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實現跨越發展。
新聞鏈接
●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1月12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發〔2012〕2號文件。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批準下發,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貴州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門對貴州的鼎力支持,必將促進我省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后發趕超之路,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意見》是1990年以來首個從國家層面系統支持我省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意見》的出臺是我省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特大喜事,對我省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摘自2012年1月16日《貴州日報》
●工業強省一年投建項目萬余個
一年來,全省工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今年1至9月,貴陽市十大工業園區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83.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50.7%;遵義市工業經濟實現總量、進度、增速等六項指標創新高;畢節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8.4億元,同比增長84.7%等等。
百舸爭流,翻開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新一頁。 ——摘自2011年11月7日《貴州日報》
●省委省政府在京舉行支持貴州又好又快發展金融座談會暨戰略合作備忘錄及協議簽署儀式
3月2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京舉行支持貴州又好又快發展金融座談會暨戰略合作備忘錄及協議簽署儀式。
會后,14家金融機構與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及協議。根據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及協議,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貴州500多個項目建設,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民生及社會事業等領域。
——摘自2012年3月3日《貴州日報》
標題導讀
●大力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為經濟起飛提供了精神動力
●大力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為經濟起飛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經濟起飛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黨代會同期聲
在五年的工作中,我們始終牢記胡錦濤總書記要有志氣、有信心,努力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囑托和關于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舉“發展、團結、奮斗”的旗幟,堅持科學發展、“干”字當頭,主動作為、奮力攀高,千方百計對上爭取、對下放權,對外開放、對內激活。
五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貴州各族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改變貧困面貌,創造美好未來!
五年的變化告訴世人:貧困,不是貴州永久的標簽;無奈,更不是貴州人的本質常態;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前景廣闊的熱土,貴州人將在不甘落后、頑強奮斗中實現崛起!
——栗戰書
要點導讀
全省經濟快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勢頭日益顯現
充分發揮投資、消費的拉動作用,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推動經濟增長逐步加快,2011年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國前列。
發展壯大能源、煙酒、化工、原材料等支柱產業,積極培育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成一批產業園區,提升了工業對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
金融、商貿、房地產、信息服務、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成長迅速,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在全國的排位明顯上升。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鎮化率從27.5%提高到35%。
全省同舟共濟、和諧穩定、合力發展的生動活潑政治局面已經形成
省委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和人民團體等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
鞏固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實踐并深化了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為鮮明特質的“同心”思想,在畢節試驗區譜寫了多黨合作推進科學發展的新篇章。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切實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全省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全省人民思想觀念、精神面貌變化所凝聚成的精神力量必將轉化為加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和“開放創新、團結奮進”的貴州時代精神,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愛”的價值取向,激發了全省各族干部群眾熱愛貴州、建設貴州的巨大熱情。
精心打造“多彩貴州”文化品牌,深入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對外宣傳推介,樹立了貴州積極進取、奮力趕超的新形象。
全省人民建設美好家園、追求幸福生活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強烈愿望與日俱增
“十大民生工程”扎實推進。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城鎮新增就業107.6萬人。
大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擴大,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基本實現全覆蓋。
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險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糧食救助制度,城鄉低保標準逐步提高。
全省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初步形成
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實施黨的基層組織先進性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深化基層組織建設年和發展型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各級黨組織領導發展、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的能力明顯增強。
深入開展主題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堅定了全省黨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扎實開展“三個建設年”、“四幫四促”、兩萬干部下基層和接訪、走訪、回訪等活動,推動了廣大黨員干部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中轉變作風、提高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