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銅鼓鎮養殖致富女能手林冬桃
一個偏僻深處山旯旮之女,如果沒有走出窮山惡水的劣境,她將無法展示發家致富能力的平臺。但她終于走出來了,是黨的西部大開發政策給了她施展才華的希望,給了她用勤勞雙手尋求致富的平臺。
她就是林冬桃,1976年生,原是錦屏縣河口鄉九佑村一名侗家女,九佑村是河口鄉最偏遠落后的村寨之一,那里山高坡陡,不通公路和水路,山路狹小曲嶇,村民居住分散,全村100多戶人家散居在5個自然寨之中,僅有一所木質簡陋的村級小學,生產生活落后,條件十分艱苦,她在姊妹5人中排名老大,由于是老大,在農村料理家務的事就總落在她的肩上,因而,在村里上小學基本上是應付讀書。她就讀初中期間要抓山涉水到60里開外的鄉級中學——瑤光中學學習,由于當時中學沒有辦寄宿制,學生往返學校十分辛苦,她勉強讀完初中后就融入了社會勞動。1994年18歲的她開始踏上外出打工的生涯,一去就是十年,其中到河南安陽養豬就有8年經歷。2004年,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召喚下,對九佑村實施異地扶貧搬遷政策,當年有20余戶異地扶貧搬遷落戶到本縣被列為產糧區之一的銅鼓鎮岔路村,林冬桃獲準與其二叔林順河一家4口隨遷其中。
到岔路村十里坪移民新村定居后,林冬桃靠當地優越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勤勞的雙手,經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為謀求更好的致富路,林冬桃憑借著自己的養殖愛好,2009年1月與嫁到榕江的妹妹林隆弟通過貸款等籌資30萬元承包了岔路村王述文在十里坪寨三干丘處總面積50余畝的養殖場,到工商部門以合伙企業形式注冊命名為錦屏縣同心養殖場,她是企業的法人代表。養殖場成立后,她與妹妹就著手進行對養殖場的改造建設,擬逐漸擴大養殖規模,一邊抓養殖生產,一邊著手擴建養殖場,到年底,養殖場建筑面積為2000㎡,其中豬舍面積1300㎡、雞舍面積500㎡、宿舍和辦公樓面積200㎡,辦公樓內設辦公室、消毒室、倉庫、獸醫室等專用房間。2009年當年就購進仔豬180頭、雞8000只進行飼養,并于當年全部育肥成品銷售,還自己投工投勞種植烤煙15畝、玉米25畝,成為岔路村種植烤煙大戶之一。2009年全年收支基本實現持平,回首所付出的勞動,當年就產生大的效果,這使她狠下決心繼續自己的養殖事業,在2009年11月,她從湖南湘潭購進大約克種豬1頭,購進大白和長白能繁母豬25頭,以600-1100元/月的薪資聘請岔路村婦女5人到養殖場做工,于是,錦屏縣同心養殖場形成了以生豬自產批量出銷為支點,以提升擴大生產規模為龍頭的養殖場。
2010年初母豬開始產仔,林冬桃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以多年的養殖經驗帶領全體場員精心管理,并購進稚雞12000只、增購能繁母豬4頭加強飼養。全年能繁母豬共產仔豬563頭,有420頭育成商品肉豬出售,同時出售商品肉雞12000只,當年盈利16.6萬元。
2011年,飼養業在種豬1頭、能繁母豬29頭和上年存欄的豬仔、商品肉豬的基礎上滾動發展。目前年內已出售仔豬180頭、商品肉豬出售325頭,盈利24萬元,尚存欄商品肉豬280頭、仔豬186頭。為把養殖場做大做強,年內還與錦屏縣錦達美聯公司簽定合同種植藥材——紫珠50多畝,由于年內受到嚴重旱災的影響,產量銳減,收支持平,雖然如此,卻為今后擴大生產增加收入創造了基礎條件。錦屏縣同心養殖場正在充分發揮有效的潛力作用,把養殖場做大做強,計劃5年內發展到千頭養豬場,其它種養殖均有不同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