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土地塘村新農村環境建設側記
□楊文斌 孫玉霞
昔日土地塘,今日“三大變”。走進鎮遠縣舞陽鎮土地塘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渠清澈的溝水從村寨中央緩緩流過,村民們在清澈見底的溝水旁安閑地挑水洗衣、洗菜、飲馬,好一派祥和的新農村景象。土地塘村位于鎮遠縣城西郊,距縣城3公里,是典型的城郊結合部。2006年以來,該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環境建設中,突出以改水、改廁、改圈、改廚、改灶為切入點,大力加強農村環境衛生建設的整治,把衛生整潔、村容亮化納入村規民約的“重中之重”,通過建設和完善經常性的保潔措施,促使昔日的土地塘,今日實現了“三大變”。
“難點”變“亮點”
據該村支書介紹,過去的土地塘房屋,圈舍亂搭亂建,布局零亂;牲畜糞便亂排亂放,污水四流。整治房屋、圈舍的亂搭亂建成了該村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難點。為了從根本上徹底治理這一難題,黨支部及時召開黨員、村干會議,要求黨員和村干首先要帶頭進行自家房屋、圈舍的拆遷,在動員群眾拆遷。經過整改,如今的土地塘整個村莊布局合理,錯落有致,改變了昔日凌亂不堪,糞便滿寨橫流的現象,成了該縣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陋俗”變“新風”
“我們土地塘村過去長期存在著不好的衛生習慣,村民們的生活垃圾亂扔亂倒,寨內主干道及人行便道垃圾、牲畜糞便遍地都是,也無人問津”。村支書對筆者介紹說。針對此不良“陋俗”,該村黨支部制定了村規民約,把整治“臟、亂、差”現象列入村規民約的重點內容,設立固定垃圾堆放點和垃圾填埋場,公共場所有專人清掃,定期清理,農戶的垃圾自行挑到土里進行填埋。真正做到了道路亮化、村莊綠化、環境凈化,實現了“陋俗”變“新風”的巨大轉變。
“臭氣”變“燃氣”
土地塘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寨,家家戶戶養有豬、牛、羊等牲畜。每當進入夏季,亂寨蚊蟲亂飛,臭氣熏天。黨支部同志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卻無計可施。近年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潮的推動下,黨支部發動群眾大力發展沼氣建設,在解決了村民照明、燃料問題的同時,也讓牲畜糞便都流進沼氣池里,大大改善了村內衛生環境,變“廢”為“寶”,實現了“臭氣”變“燃氣”。
3月21日,黔東南州2008年“整臟治亂”專項工作會議在鎮遠縣隆重舉行,土地塘村成了本次會議的重點參觀示范點。如今的土地塘真正實現了“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用柴,村寨亮起來”的山村巨變。(圖為該村的婦女們在渠水邊洗衣服和孩子們走在清澈的溝水旁高高興興去上學時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