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五新工程”解三農之難
“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村寨靚起來,生產大發展,錢包鼓起來”已逐漸成為鎮遠農村的現實,一派欣欣向榮景象隨處可見。
鎮遠縣以“五新工程”(新農民、新產業、新生活、新村寨、新機制)為抓手,縣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樹樣板搞示范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截止2010年底,全縣投入新農村示范點建設資金7876.3萬元,新建房屋1086棟、改造房屋1656棟、三改1328戶、建沼氣池1108口、集中圈舍230間、硬化主干道34.77km(硬化面積136003m2)、硬化連戶便道57.18 km(硬化面積85503.6 m2)、庭院硬化2277戶(硬化面積136620m2)。建成圈、沼、廁三位一體農戶2823戶,占示范點總戶數3583戶的80%以上。
在實施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以提升農民素質、增強農民生產技能為目標,培育新農民。整合農業、扶貧、勞動就業等部門資源,大力開展科技培訓,提升農民素質和致富能力,全縣農村獲綠色證書1518人,獲技術合格證500余人,獲駕駛證600余人,掛牌縣級“一戶一技能”示范戶1528戶,種養大戶448戶;以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目標,培育新產業。制定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和階段規劃,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業、旅游服務等產業,全縣50個新農村示范點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在4560元以上,最高的謝家灣村人均達到7350元;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為目標,打造農村新生活。加強和改善新農村示范點路、水、電、通訊、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農村看病難問題,建設農村便民超市,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平安村”、“無毒村”創建評比活動;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建設新村寨。加大鄉村旅游開發力度,實施道路硬化、環境綠化、庭院美化、公共場所凈化工程,讓群眾喝上潔凈水、用上衛生廁;以探索新路子、保證新村健康發展為目標,創建新機制。強化基層“兩委”班子建設,抓好村務公開,建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衛生公約》等規章制度,規范群眾行為,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田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