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自從錦雞舞拿下“多彩貴州舞蹈大賽”金黔獎后,丹寨民族藝術團團長韋士勇變得更加忙碌,除了接不完的邀請電話外,還要訓練新招進來的一批隊員。同樣忙碌的還有縣文廣局副局長石德忠,對丹寨錦雞舞、石橋古法造紙、苗族蠟染等一批民族瑰寶申請商標注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近年來,在丹寨縣的積極挖掘、保護下,苗族錦雞舞、芒筒蘆笙、苗族蠟染、古法造紙等民間歌舞和手工藝聲名遠播,紛紛走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蠟染以古樸、粗獷、豪放的風格和濃烈的浪漫寫意色彩聞名天下,被譽為“東方第一染”。錦雞舞在多次參加省、州舞蹈大賽中都博得廣大觀眾的贊賞和專家學者的好評,并屢次獲得大獎,近兩年,多次被國家文化部組織到印度尼西亞、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外演出而馳名海外。2006年,苗族蠟染、苗族錦雞舞、古法造紙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年又有苗族歷法、百鳥衣服飾藝術等8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丹寨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和開發一直予以高度重視,在全縣范圍內對苗族古歌、古法造紙、苗族蠟染、錦雞舞和給哈舞等丹寨本地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進行了搜集整理,共搜集到文學資料30多萬字,圖片、影像資料200余幅,采集視頻錄像300多分鐘。并將苗語、蘆笙、蠟染、苗歌等引進中小學課堂,將其作為學生升學和教學質量的參考,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同時精心保護了“排倒莫蠟染民族文化村”、“麻鳥錦雞民族文化村”、“石橋古法造紙民族文化村”等一批具有鮮明濃郁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并將其中的六個申報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為進一步推動丹寨民族民間藝術走出深閨,打響品牌,丹寨縣在揚武鄉還成立了手工蠟染加工廠和蠟染協會,目前會員已發展到500多人,產品遠銷到香港、美國等地。并利用縣民族藝術團在省內外的演出,將丹寨錦雞舞帶進了大眾視野。同時,對民族歌舞和民族工藝進行商標注冊也已提上重要議程,目前,已對石橋古法造紙、錦雞舞、苗族蠟染等12個項目提出了申請。(記者 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