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丹寨縣把“以開發促發展,以開發求發展”作為全縣經濟發展戰略,以“人民群眾得實惠”為總體要求,確立了到2015年全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丹寨縣立足科學發展,著力做好五篇文章。
圍繞“農”字做文章,狠抓糧食生產。把解決貧困戶的溫飽作為扶貧攻堅的首要任務?h財政投入15.45萬元扶貧資金,在全縣興建種植示范基地4個,實施優質硒鋅米稻面積3600畝,項目覆蓋12個村2291戶。同時大搞改土增糧,以技捉糧,抓好良田、良種、良法,提高單產,增加總產,努力實現糧食自給有余,為發展其它事業奠定基礎。
圍繞“山”字做文章,狠抓主導產業。充分開發山區生物,利用天然優勢氣候和土壤富含硒鋅元素的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發具有一定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硒鋅茶等拳頭產品。全縣在去年茶葉面積3萬畝的基礎上,今年由財政投資扶貧資金80.1萬元,新增硒鋅茶葉面積2169.9畝,覆蓋14個村762戶;投資26.8萬元,新增含硒鋅金銀花面積863.8畝,項目覆蓋7個村478戶。同時大搞封山育林和開荒造林,大搞林下養雞等項目。通過開發一囿山地,帶動一批產業,富裕一方群眾,增加縣鄉財源,達到山青、水綠、糧豐林茂,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圍繞“商”字做文章,搞活流通。通過舊城改造和擴建城鎮開發,新增加城鎮設施和配套服務,近年來,先后投資兩億多元,興建了縣城四條大街,一個“黔丹商貿城”和一個農貿市場,在省內外一些城市開設窗口,把本縣的名、優、新、特農副產品打出去,使之走向全國,甚至漂洋過海。
圍繞“開”字做文章,大開山門。該縣在招商引資中實行“五不管”,即:不管投資者資金來源渠道如何,只要到位;不管投資項目大小,只要投資者認可;不管有無上級批文,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和科學發展觀的原則;不管所有制形式如何,只要對發展地方經濟有利;不管投資形式如何,只要項目辦在丹寨。所以,近年來,該縣先后引進資金上億元,興辦了一批規模企業,開發了一批房地產……去年以來,該縣又依托廈蓉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確定了“建設泛珠三角避暑休旅游勝地、富硒鋅元素的綠色生態食品供應基地、勞務供給基礎與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的發展戰略,吸引了浙江省奉化市企業家張智杰先生與丹寨縣政府簽定了5000萬元,在丹寨縣“廈蓉高速公路”進出口處羊甲村開發生態農業,并租地270畝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該縣在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工作中,認真落實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為投資者提供寬松的生產生活環境,使其招進來,留得住。
圍繞“財”字做文章,增收節支。去年以來,丹寨縣投入財政資金1000萬元,興建了“丹寨縣振興擔保有限公司”,以扶持該縣農業生產、產業化項目和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擔保等問題。以培植群體財源,積極開辟新興財源,使其逐步形成城鎮型和山區型財源建設格局,使縣、鄉(鎮)財政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龍 硯 張有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