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消息 “這里的山路曾經可以把活豬抬成死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古州鎮村民李正景打趣道,以前,住在山里的居民想把豬抬到縣城里賣,由于路途遙遠,在半路上豬往往會因為顛簸而死掉。
對于今年59歲的李正景來說,共和國成立60年最深的時代記憶在于當地道路的變化。
榕江縣古州鎮位于貴州黔東南的“月亮山區”之中。所謂“月亮山區”,指的是貴州黔東南從江、榕江、荔波三縣交接處以“月亮山”為主峰的山區地帶。
從地理地圖上看,“月亮山區”綿延的山脈好似一口深深的井,這里的村落則分散在井底。想要出去看看,首先要翻越這連綿不絕的大山、外頭的信息想要進來,首先也要沖破這大山的厚厚“井壁”。
要走出月亮山區這口井談何容易?山里的人們想去經濟發達的廣州看看,但是地圖上從月亮山區到廣州直線800多公里的距離曾經意味著不可跨越的“天塹”。
李正景回憶說:“1967年大串聯期間,我和一幫朋友從月亮山到廣州,花了整整兩個星期!
在接下來的40多年時間里,公路建設帶來的變化快得讓李正景和“月亮山區”里的年輕人都感覺“不可思議”。
1990年,因為偶然看到一張《深圳特區報》上說廣州的經濟建設很火熱,古州鎮小堡村年僅19歲的村民袁仁標下定決心走出月亮山區,去廣州打拼一番。
他先從小堡村坐汽車到黎平縣城,一路山路顛簸了5個小時。再從黎平縣坐汽車到湖南靖州,花去了4個小時。在靖州休息了一晚后,終于坐上了到廣州的火車。在火車上渡過一天一夜后,袁仁標終于趕到了廣州茂名。
這時廣州和“月亮山區”的時間距離是:整整四天!
遙遙無期的路途讓袁仁標一回想起來就“心里難受”。到了廣州后,每次至少三年袁仁標才敢重新面對這段漫長的旅途回家探親。袁仁標感慨道:“出去的道路,對我來說實在是太辛苦太遙遠!”
2000年,貴州的農村公路改造已經初顯成效。袁仁標回廣州只需要在縣客車站買上一張臥鋪客車票就可以直達廣州。這時候“月亮山區”到廣州的時間距離是:24個小時。
從兩個星期到24個小時,時間距離的變化背后是60年公路建設的巨大成就。在新中國建立時,貴州省有公路3943公里,能夠維持通車的僅有1950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刷新為125365公里,是新中國成立時通車里程數的64倍。
盡管如此,時間距離拉近的速度仍絲毫沒有減緩,2008年8月,全長857公里、設計時速為200公里的貴廣高速鐵路和全長800公里的貴廣高速公路同時開工建設。
貴廣高速鐵路修通后,火車從月亮山區到廣州只需要2個多小時,貴廣高速公路修通后,汽車到廣州只要4個多小時。
從曾經的“天塹”變成“通途”,袁仁標和“月亮山區”的村民們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期望。
袁仁標稱,他將在小堡村籌建一個果汁生產廠,將本地的臍橙、奇異果榨汁加工,然后銷往廣州。即將縮短為2小時的距離正讓以前“不敢想的事”成為現實。
“公路建設的變化讓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可以到山外面去看看。等到高速公路修通后,我一定也要帶上孩子們,再次去廣州看看!崩钫罢f。
(歐東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