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zckl Holly(中國名蘇慧中)和Sulzckl Marc(中國名蘇承智)是一對青年夫妻志愿者,2008年夏天,被美國頗具號召力的志愿者組織“和平隊”派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學院支教。日前,這對夫婦對筆者暢談了他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經歷與心得。
讓愛見證我們的事業
蘇承智夫婦來中國以前是美國一所中學的教師,主要從事寫作、語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談到他們為何一道前來中國支教,妻子蘇慧中笑著說:“我們是為共同的事業而相識相知的,只要一方選擇了要做的事業,另一方會毫不猶豫的支持,更何況是志愿支教這樣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業呢!我們主動找到志愿者組織,請求派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去。此外,我們還想讓異國的風情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愛情之中,讓生活更加多彩,愛情更加甜蜜,讓愛見證我們的事業。”接著,她告訴筆者,在中國志愿服務的“和平隊”隊員有100人左右,其中,夫妻志愿者有6對。
兢兢業業 盡己所能
蘇承智夫婦在凱里學院從事外國語學院的英語口語和英語歌曲的教學工作。一開始,這里的學生對上他們的課不太適應,于是他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
夫婦倆主動要求學院給他們安排開放辦公時間,每周定期針對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答疑解惑,并共同探討、交流學習及生活方面的各種話題。此外,他們還精心組織安排每周的“英語角”活動,力求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脫口而出”,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及學習積極性。他們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談到對蘇承智夫婦的印象,凱里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謝貴華教授說:“這對夫妻做事認真,教學方法新穎、靈活,學生們很喜歡。”
癡迷黔東南民族風情
蘇承智夫婦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特別癡迷于貴州黔東南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他們常常利用周末或節假日游覽千戶苗寨——西江、中國第一所村寨露天博物館、北京奧運圣火傳遞最美麗鄉村——雷山郎德等苗侗村寨,每到一處,他們都會被濃郁的民族歌舞所陶醉。他們說,看宣傳片、看電視是體會不了實實在在的中國文化的。他們常將拍攝的圖片通過電腦發給家鄉的親友們分享。
他們努力學習中文,還學會了做中國菜。如今,宮爆雞丁、炒土豆絲甚至苗家的酸湯魚等都成了他們的拿手菜,偶爾請朋友小聚,大家都對他們的廚藝贊不絕口。談到這里,蘇慧中熱情相邀:“有機會到我家去,讓你們嘗嘗我做的苗家酸湯魚。”
校慶是難得的溫馨時刻
蘇承智夫婦在凱里學院的志愿服務為期兩年。他們表示,在中國貴州黔東南自治州的這段生活,是他們人生旅途中寶貴的經歷,他們將把這些經歷,告訴他們的美國學生,讓學生們與之分享多姿多彩的中國印象。
(文/李 勇 羅倩妮 文前丹 圖/梁厚圣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