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楊懿)中秋節和國慶節日益臨近,凱城大小商場里充滿了喜慶氣氛,許多商家都在勁吹促銷風。那么,各種促銷究竟是商家在賠本賺吆喝,還是在變著法子猛掏消費者的腰包呢?許多消費者提出了疑問。通過采訪,記者發現商家的種種招數背后,其實都暗藏玄機。
虛假廣告詞誤導消費者
在凱里市中博商貿街的一家商店外,玻璃門上大大地寫上“2折”,緊跟著則是一個小得不得了的“起”字,記者進去逛了幾圈,只找到一件打2折的商品;有的商場宣傳全場5—7折,但商場里有一半商品標簽上寫著8折;有的商場宣稱消費200元可獲贈50元精美禮品,實際上精美禮品卻是木傘、掛歷等廉價貨;還有的商場“買一送一”送的“一”和買的“一”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商品如打折售后也打折
近日,記者發現凱里市多家商店在搞“裝修大甩賣”活動,店內商品很多都比平時便宜些,但是這些商家在出售打折商品時都向消費者聲稱,打折商品不退不換,甚至有的連發票都不開具。部分商場在出售打折商品時,干脆標出“售出商品,概不退換”字樣。顧客購物后,售貨員也不給顧客開發票。
明降暗升法坑蒙消費者
一些商家明里說打折,但標價實際上比原先售價還高——凱城的一些商家采用明降暗升的手段引誘消費者。一位市民在某商店買了一條標明打“5折”的褲子,原價298元,現價149元,覺得挺劃算,可見到朋友后,他后悔了,原來朋友以前買這條褲子也就花了149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