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近日,凱里市舟溪鎮一位姓潘的農民告訴筆者,每年種植忙季,他都要到各村做“鐘點工”,從種到收,甚至到賣,要忙幾個月,收入能達3000多元。隨著秋冬種到來,像這樣的“鐘點工”,全市有5000多名。
凱里市是一個勞務輸出大市,每年3萬多名青壯年農民奔赴外地“淘金”。大量年輕勞動人口的外出,導致農村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忙時在家勞作,閑時外出幫忙,“鐘點工”以其靈活機動的特點,在凱里農村逐步流行起來。一些有體力、懂技術或肯實干的男子成為用工者爭相聘請的對象。該市萬潮、舟溪、洗馬河等鄉鎮街道是凱里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區,每到栽種時期和豐收時節,一些種菜大戶缺人手,高峰期時,每天聘請50多人來做“鐘點工”,既解決了主人勞動力吃緊的問題,也讓“鐘點工”增加了收入。有些農民工學會了多種農村種養方面的專業技術,購置了專門工具,走家入戶,深受用工者的普遍歡迎。
(聶獨席 李銀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